職場關係

職場上請勿一切當「真」

許多人找工作偏向不需要「太多溝通」的,例如內勤、勞務、專業技術取向的工作;相對來說,業務工作就常被新鮮人列為第二順位,因為溝通太有壓力了。但終究,人們會發現,牽涉到溝通的工作,才是高收入的保障。

撰文◎林裕峯

2021.08.28
圖 / 攝影師:Startup Stock Photos,連結:Pexels

 溝通很難嗎? 老實說, 的確是。因為這社會是「不單純」的社會,當人與人間講話還需要用「猜」的,那感覺真的很累。

 所以有些青年不免帶點憤世嫉俗地說:我就是要「做自己」。但實際在生活上,似乎只有藝術工作者比較可以「展現個性」,或者一些單純勞動工作,可以盡本分付出勞力做事換取工資,也就是「不需要和客人廢話太多」。

 然而,即便是藝術工作者,最終也必須要懂得社交,懂得行銷,甚至懂得包裝,才能更上一層樓。而所謂「包裝」,就代表「單純」不再。

 必須認清這點,社會新鮮人才能作好心理調適,不要老是感覺在職場中有挫折。

 包裝,不代表不真誠

 其實,喜歡我專欄的讀者們,應該有發現,在我過往的文章裡,也很多篇章講的就是「包裝」,甚至我的定義裡,人與人間溝通,特別是職場溝通,絕對需要包裝。

 必須說,包裝不代表不真誠,但肯定已經不「真」,這也是要跟剛入社會年輕朋友分享的。在職場上,「誠信」是做人的根本,是一個人終身的品牌,但「真」這件事,絕對可以彈性調整。

 例如醫生安慰重病患者,「你的病沒大礙」,這是善意的謊言。接待廠商,明知道公司本季不會對他們下單,仍然熱情地說,「這份報告會請老闆慎重研究」,這是職場應對進對的禮儀。至於見面時客套,說你很有精神、很優雅等等, 那就更不用說了,大部分都不「真」;但若因此讓一個人覺得不習慣,那就是表示,他個性太單純了。

 今天,我們先不談如何作溝通包裝,相反地,我們先來談談如何「識破」包裝。這點很重要,也就是說,公司間往來,生意不一定每回都要做成,所謂「生意不成仁義在」,但最怕的就是「誤會」,明明對方只是禮貌性的應對,你心裡卻想著「這回要成交了」,後來帶來期待落空的傷害,可怪不了別人。

 抓住微表情,抓出包裝背後的真相

 關於如何識破包裝,有很多學問,今天先來談一個基本觀念,就是認識「微表情」,這也是我日本好友清水建二大師所強調的重要觀念,在日本備受重視。

 所謂微表情,是指在僅僅0.2秒間,臉上露出無意識的表情。基本上,一個人可以很會包裝自己,但再怎麼包裝,還是不免會因為微表情「漏餡」。微表情,就是教人透過抓住這瞬間,瞭解客戶真正想法的學問。

 好比前面說的例子,雙方相談甚歡,公司對廠商說提案會仔細研究,實際上該案已經確定找其他廠商了。這怎麼看呢?怎麼在「相談甚歡」中,找出事實真相呢?微表情可以透露答案。>

 清水建二指出,有7種世界各國共通可以展露情緒的微表情,分別是:快樂、輕蔑、厭惡、憤怒、悲傷、害怕以及驚訝。

 其出現時間可能只是一剎那,但卻會洩漏心情,例如表面上稱讚你,微表情卻露出輕蔑,那就是代表他其實對你不認同。或雙方談專案談到報價時,對方沒說什麼,但微表情出現驚訝,那其實代表他覺得價格太高超乎他預期。

 在商場上,真實想法不會透露,畢竟人人有自己的底牌,但一個懂得察顏觀色的人,就可以藉由抓住微表情,適時地改變話題,先聊其他輕鬆的事,接著不著痕跡地說「剛剛其實說的是市價,但以我們的交情,屆時一定會有special的方案」等,降低對方疑慮。而如果一開始根本就看不出來,那就無法做到這樣的「調整」了。

 關於微表情,有機會再跟各位讀者多分享。但想跟年輕朋友強調的是,這社會上「包裝的應對」是常態,看清包裝後的臉色,是每個人入職場的必修課。這點,請千萬明白。

職場關係 職場溝通 應對禮儀

延伸閱讀

趣味調查Have Fun

海外求職調查

因應疫情解封,去年各國紛紛開放國門,你是否有興起到海外工作的念頭呢?哪個國家又是你的首選?

您已閒置超過3分鐘了,我們為您推薦其它文章! 或點擊空白處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