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術

製作企劃書的訣竅為何?

面對龐大情報量時,思考「應該寫些什麼」,才是製作企劃書的訣竅;也就是說,不該用加法,而要採用減法。因此,首先要在腦海裡想像整個企劃案的內容,再大致整理出「結論」和「實現方法」兩部分。

整理◎Career編輯部 內容提供◎好優文化

2023.07.05
圖 / Career編輯部

完成企劃構想及執行企劃內容的相關設計之後,就要正式進入製作企劃書的階段了。這是把原本只在腦海中思考的事,寫成白紙黑字的作業。

要依照怎樣的順序將腦海中的龐大事實、洞察到的實情、考察出來的內容寫下來才好,以及解決課題的各種想法,這是企劃者最煩惱的問題。而一旦開始著手製作企劃書,又會產生許多新的想法。例如:這樣說明這個想法比較簡單明瞭、這個部分要多加說明比較好、這些事情應該向那樣的人說明才對等。一有了新想法就追加進去,於是企劃書的內容就愈來愈充實,最後完成了一本,鉅細靡遺詳記所有想說的話的「銅牆鐵壁企劃書」。

其實,這正是企劃書製作上的最大陷阱。會從頭到尾仔細閱讀企劃書的,只有製作它的人而已。但看到厚厚一份企劃書,決策者就會因為「看來接下來即將聆聽的報告內容是經過深思熟慮的」而感到安心。企劃書最重要的雖是內容,但如何讓讀者一看就明白,並且不會愈讀愈煩,這點也很重要。

思考「應該寫些什麼」 才是訣竅

企劃者本身一頭熱地想談論企劃,但對方往往沒有他那種熱忱,根本不會仔細地閱讀整份企劃書。更何況能成為決策者的,多半是企業的董事級人物,要一位董事一頁一頁仔細閱讀多達幾十頁,有時甚至是幾百頁的企劃書,根本是天方夜譚。例外的只有像經營企劃部那種屬於幕僚性質部門的人,因為奉董事之命:「代替我閱讀這份企劃書,再告訴我你查核的結果。」才會仔細研究企劃書內容,並在召開企劃會議之前提出疑問或指出問題點。

也就是說,和經營企劃部門一來一往的熱烈討論,是正式向決策者說明企劃內容的前哨戰。但是,經營企劃部門在職責上傾向重視內容的包羅萬象,所以只要發現說明上有疏失或遺漏,就會提出指正,讓企劃者補足內容。於是企劃書的情報量愈來愈多,資料也愈來愈厚。

但內容包羅萬象固然重要,若不能引起對方興趣,就和提交什麼都沒寫的大量白紙沒有兩樣。製作企劃書時,若一開始就想「要怎麼寫才好」,很容易陷入頁數增加的無限循環中。

面對龐大情報量時,思考「應該寫些什麼」,才是製作企劃書的訣竅;也就是說,不該用加法,而要採用減法。因此,首先要在腦海裡想像整個企劃案的內容,再大致整理出「結論」和「實現方法」兩部分。如果做不到的話,就代表你製作這個企劃只是為了圖自己方便而已。

結論(Offering):當企劃順利執行時,可以得到什麼好處?

實現方法(Delivery Capability):結論所描述的具大效果,為什麼可以由現在這個組織來實現呢?

結論是要對方覺得「(如果那件事真的可行)請務必讓我來做」。它和「企劃的目的」互為表裡關係。

先煽動危機感 再讓對方安心

我並沒有說要誇大內容,只是要求正確表達該企劃的厲害之處而已。如果必須誇大結論才能吸引決策者,我只能說該企劃在構想階段就已經失敗了。

我們常看到有些企劃書的結論,寫著「營業額成長XX%」或是「獲利率XX%」,以經營計畫來說,這是正確的表達方式,但作為企劃結論卻會讓人產生疑慮,因為這種表達方式激發不出各組織想齊心協力實現企劃的熱情。換句話說,這種表達方式看不到企劃的意義及厲害之處。

那麼,結論要怎麼寫才好?例如:「本公司可高居○○市場的市占率第一名」或是「可以打進多年來一直進不去的○○市場」等,首先要給閱讀企劃書的人一個具有衝擊性的記憶點:哦,原來可以實現這件事啊!

然而,在實現方法方面,即使開門見山說明實際上要怎麼做,第一次看到企劃書的人,根本無從判斷那個方法到底好不好。所以首先應該說明「即將攀爬的這座山,哪個地方和哪個地方地勢險峻難行。」以及「是不是只有本公司(本組織)才可以克服那些難關?」說難聽一點,這就是先煽動危機感,再提出解決對策來讓對方安心的策略。

註:本文摘自:《企劃力4.0》,金卷龍一著,李佳蓉譯,好優文化

企劃書 減法 良臣棘日

延伸閱讀

趣味調查Have Fun

海外求職調查

因應疫情解封,去年各國紛紛開放國門,你是否有興起到海外工作的念頭呢?哪個國家又是你的首選?

您已閒置超過3分鐘了,我們為您推薦其它文章! 或點擊空白處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