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風格

比物品更重要的,是使用物品的人

在職場裡面,你使用的物品不只透露著個人的風格與喜好,更多的是對於事情的決策能力。物品代表著不只是外貌,而是你為什麼選擇它。

撰文◎廖文君

2022.05.15
圖 / 攝影師:Artem Beliaikin,連結:Pexels
 

許多人把心思放在如何穿搭得像成功人士、展現專業感。如果是在有制服的環境,喜歡自己挑選配件。若是沒有制服,更是爭奇鬥豔的用衣物來展現自己的形象。每天早上起床時,想著要穿著什麼衣物?或前一天晚上先搭配好。這些累積起來的時間有多少?重複著搭配衣服來展現自己的這件事、在職場上真的得到收穫了嗎?

職場衣物制服化

非常多世界知名的成功領袖,他們的衣著樸素、簡單並在公開場合時經常著裝同樣的衣物。他們的行為模式稱為極簡或簡約主義,在衣櫃內留下基本及固定款式,只為了減少做決策的時間,這樣的風潮稱為「膠囊衣櫃」(capsule wardrobe)。事實上,膠囊衣櫃的概念在1970年代已經出現,但在這幾年搭上了丟東西、斷捨離的風潮,開始引起廣泛討論。

許多人開始進行自己的穿衣風格規劃,也試圖找出自己如何以最少化的物品來整理衣櫃。但是,我們可以好好的思考為什麼想要這樣做?成功的領袖們,不會因為使用多的物品、或是少的物品而改變他們自身的專業度。真正讓他們走上展現自己才能的舞台,是因為對於自身工作的熱愛。所以衣著的選擇也只是符合「自身的需求」,不是因為有了專業的套裝、或是統一風格的衣物才成功的。物品是支持自己走向更想要的生活,而不是為了達成更想要的生活而改變自己的物品。

所以,追求黑白灰簡約的衣物並不是讓自己走向成功的道路,而只是模仿前人努力的表象而已。真正需要理解的,是自己的能力是什麼,以及自身的樣貌。

首先,我們需要從衣櫃開始觀察,擁有多少衣物、什麼款式,為了什麼而購買?拿出紙筆、坐下來好好的把你看到的訊息寫下。(建議單獨進行,以便讓想法可以真實展露)然後,再寫下什麼樣的衣物是自己會想要穿上的「關鍵字」。

給心留出空間

只有我們願意好好的看清楚過去所使用的物品與自身的關係,我們就可以從中看出內心的渴望,不是來自於這個世界的流行,而是來自於自己的選擇。我們需要好好去整理的永遠都是自己的心,而外在的物品只是反映出我們對於心的選擇、所幻化而成的產物。在衣櫃裡面有什麼樣的物品呢?

第一類:可以讓你感受到「支持」、「自信」及「安全感」?

第二類:每次穿上就容易脫下再換另外一件?或覺得不夠「涼爽」、「保暖」?請將衣櫃中的衣服一件件拿出來照著上述兩種作為分類,如果可以,我邀請你閉上眼睛來挑選衣物,用手擁抱著所拿出來的衣物、感受物品給我們的真實感覺。也許,衣服的風格可以帶來自信,但只有感受到放鬆、舒適,才能讓內在的能量被安全的抒發。

我們不需要穿得像是成功人物,但使用的物品要能夠支持自己「能力所及的最大化」。而進行非視覺挑選出來的第一類物品當中,再把你剛才寫下的關鍵字拿出來一一對照。這樣的過程就可以讓我們從中找出適合自己真實的樣貌。然後,我們就可以讓經由心的篩選出的衣物,變成在職場中的最佳夥伴,可能挑選出來的不會太多,但每一件衣物都可以真實的支持自己。

也許,每隔一段時間、或是生活型態調整之時,都可以使用這樣的方式再次自我找尋。衣著是生命的哲學,每個人的喜好、舒適會根據生命的流動而改變,我們可以選擇聽從專家的建議、亦可以依據自己的感受來作為調整。因為你才是穿衣服的人,讓物品支持你成為你自己最想要成為的樣子。

職場 物品 衣著

延伸閱讀

趣味調查Have Fun

海外求職調查

因應疫情解封,去年各國紛紛開放國門,你是否有興起到海外工作的念頭呢?哪個國家又是你的首選?

您已閒置超過3分鐘了,我們為您推薦其它文章! 或點擊空白處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