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歷面試

拒當台勞 談好薪水有撇步

到海外打拚,自然是希望別淪為廉價勞工。但,對於海外職場的產業行情、企業文化、薪資結構、區域特性等,最好善作功課,爭取高薪更順利。

撰文◎吳永佳

2022.03.28
圖 / 攝影師:SHVETS production,連結:Pexels

一向「溫良恭儉讓」的台灣人是不擅長談薪水的,明明心裡頗為在意,卻又擔心把錢掛在嘴上傷了和氣,「是否一說出口,工作就不保?」

到海外求職,談薪水就更加困難,因為我們對於海外職場的薪資行情及企業文化更加不瞭解。但,離鄉背井到海外打拚,自然是希望別淪為廉價勞工,為自己爭取待遇的能耐,還是要有。

試從資方角度思考你的價值

其實無論是在國內或國外,談薪水的大原則相差不多。曾在24個國家工作與求學、現創辦海外社交求職平台mit.Jobs的林昶聿分享道,首先,請從老闆角度思考,而不是訴諸個人的需求。要想從老闆那裡獲取自己滿意的高薪,得先站在「資方」立場思考薪水議題,而不是從個人的需求出發,才有機會說服對方,獲取自己的理想薪水。

企業願意付給你的薪水,來自於你能為公司創造多少價值。至於「因為我住外面,必須繳房租」、「我希望在10年內買房」,這些個人計畫,很抱歉,企業主並不關心。

所以,想要談高薪,你得盡可能挖掘出自己身上的特殊價值、高出其他競爭者的能力,並承諾未來還有更多的發展潛力。

不同產業 談薪空間也不同

要開多少薪水才合理?如果你已經是工作滿三年以上,知道自己價值在哪的工作者,記得不要講「依公司規定」,這樣大家都很為難。一定要事前就想好一個小一點的「期望薪資」範圍,有時開出的範圍太大,會讓人覺得「你根本還沒想清楚,可以砍價的空間還有很多」。也務必事先思考可以接受而不會委屈的「最低薪資底限」,然後為自己堅持,不要輕易屈服。

林昶聿則建議, 每家公司的「價格策略」有別,在為個人專業訂價前,不妨先瞭解企業通常如何設定薪資預算,幫助自己決定薪資範圍。有些公司是成本導向,基本上依據成本和預期利潤來給薪,這類訂價策略往往彈性不高,相同職責的薪資水準也大致相同,像國內許多傳統產業及電子製造業都是如此。

另有些公司除了成本考量,會參考競爭同業給薪來訂價,且隨人力需求程度、公司規模或品牌知名度變動。還有一種是價值導向,以商品或服務能為顧客所產生的價值作為訂價依據,例如重視研發、競爭激烈的新創或跨國科技公司多屬於此類,相對地談薪空間也較大。

不同的地區、產業、職級, 有不同的合理薪資。求職者事前應詳細瞭解工作環境、應徵職務內容及職責範疇,再對應自身經歷、實力等條件來訂價。這些資訊大多可透過網路、多方蒐集,整合為適合個人的價格策略。

其次,多詢問周遭他人或業界前輩,有助於訂出更精準的條件範圍。例如詢問從事該行業、最好是任職該公司的朋友,也可向獵人頭公司諮詢,或在Facebook、PTT等社群發問求助,或是參考有公開薪資資訊的求職平台。有趣的是,通常某類型人才的市場需求愈強烈,薪資透明度就愈高。

外商薪資結構 多採package概念

如果要到國外工作,林昶聿指出,談薪水需注意的面向就更多了。外商公司的薪資結構(見圖1),不僅固定薪資的設計和台灣不同,還需考慮工時、加班費、獎金、醫療保險等。而若是年薪在250萬元新台幣以上的中高階人才,建議可以談談包含攜家帶眷出國補助的薪酬組合(package)。

新創公司由於尚在發展階段,薪資結構設計偏好有股票的組成,包括分紅、持股及股票選擇權等方式。目前股票選擇權愈加成為趨勢,這代表了個人收入與公司成長完全正相關,也宣示求職者和公司一起打拚的決心。

不同國家的薪資,會受地域性、市場性、物價水準等在地因素影響,特別是高稅收的社會主義型國家如德國等,薪資稅收級距落差很大,在談之前最好預做功課。

此外,也該把一些無法量化的條件,列入薪資期望的全盤考量中,像是適應不同國家職場文化、生活地點轉換帶來的衝擊等。可以事先瞭解該國產業、經濟發展前景是否看好、對於外國人的文化包容度如何等,讓自己做好心理準備。

當你為求職面試做足準備, 千萬別忽略了談薪水這一塊。若能事前針對職務內容、薪資行情研究透徹,就更有機會為自己爭取應得的報酬。

海外求職 談薪水 求職平台

延伸閱讀

趣味調查Have Fun

「生成式AI工具」對現在工作影響調查

生成式AI浪潮襲捲而來,許多產業紛紛導入AI技術,你認為「生成式AI工具」對現在工作可能帶來的影響?

您已閒置超過3分鐘了,我們為您推薦其它文章! 或點擊空白處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