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打破錯誤認知:讓健康成為顯化財富的本錢

如何「好好吃、正確吃」,是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的功課。只要開始重視飲食,生活將產生微妙而正向的變化。

整理◎Career編輯部 內容提供◎采實文化

2025.03.04
圖 / 攝影師:Cats Coming

投資理財需要健康的身心,才能擁有充沛體力、冷靜分析盤勢,精準運用投資策略創造金流。心態雖然難以量化,但身體的健康卻可具體衡量,而打造好身體,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從飲食下手。

如何「好好吃、正確吃」,是每個人都應該學習的功課。我們每天至少有三到四次進餐機會,因此「練習吃」成了最大的修行場,也是一種心靈鍛鍊。只要開始重視飲食,生活將產生微妙而正向的變化。

你有多少錯誤的飲食認知?

有次,我跟一位學員聊到飲食,他說:「老師,我從不吃早餐。」我問他:「你是不是有膽結石?」他大驚:「對啊!怎麼知道?」長時間空腹,膽汁無法順利排除,增加膽結石風險。這正是健康知識不足導致的問題。

許多人認為「少吃」就等於健康,但其實飲食學問博大精深。我跟營養師學習怎麼「吃東西」,並採用無油蒸食。我花了5萬元買了一台德國蒸爐,只要將食材洗淨切好,蒸個3分鐘,撒點鹽巴或胡椒粉,就能完成美味健康的餐點。

一次課後,學員G君問我減重祕訣,我說:「我每餐都吃蒸食。」他皺眉:「全部都用蒸的?這樣好吃嗎?」我笑道:「很好吃,原汁原味,能嚐到食物最純粹的美味。」現在,我已習慣這種清淡飲食,且能感受到身體變得乾淨、舒服。

他又問:「老師每天只吃一餐蒸食嗎?」我說:「不一定。我學會聰明飲食、成功減重後,就不再拘泥於一天幾餐,而是根據身體狀況靈活調整。例如,出國旅遊時我會大吃大喝,回國後則會清腸來調整身體。」

真正的健康飲食不苛刻

G君問:「清腸?怎麼做?」我說:「不是不吃,而是改吃低渣、好消化的食物,如白飯、吐司、去皮白肉,減少纖維類食物,選擇木耳、海帶等蔬果,讓身體逐漸代謝掉多餘熱量,並透過排便檢視清腸效果。」 「那澱粉不是會發胖嗎?」他問。我解釋:「適量的澱粉才能幫助燃燒脂肪,並提供大腦能量,讓你在投資時做出正確判斷。例如,麥當勞的漢堡加沙拉,也可視為一份減重餐。」

G君驚訝:「速食不是減肥殺手?」我笑道:「漢堡基本上就是麵包、蔬菜和肉,只要不加醬,就是乾淨的食物,偶爾吃無妨。」但像薯條、可樂、奶茶、蘋果派這類高油糖食物,則應避免。

考量我的腸胃狀況,營養師還教我進食順序:「乾濕分離,餐中不喝湯,飯後20分鐘再喝。前三口先吃蛋白質,再吃澱粉及蔬菜,水果則宜飯後食用。」

零食怎麼吃也是學問

減重過程中,我成功戒掉五十多年來吃宵夜的習慣,這對一個吃貨來說並不容易。但零食仍然可以吃,方法要對。營養師建議:「用小碟子裝零食,清楚知道自己吃了多少。」

我會準備兩碟爆米花,吃完這兩碟就滿足了,不像以前邊做事邊吃,一不小心就吃掉一大包。如果偶爾忍不住吃多了,原則是「等待消化完再進食」,避免腸胃負擔。

「我們都是人,無法一板一眼毫無誤差,不必逼著自己絕對不吃某些東西,否則人生太無趣。」透過這種方式,我開始重視每次進食,有意識地調整食量,達到良好平衡。

透過飲食,深入了解自己

我愛吃法國長棍麵包,曾經連吃三天,結果鼻子過敏、右眼長針眼。原以為是天氣變化,但營養師提醒:「你的血液檢查顯示對麩質過敏,最近吃太多法國長棍,這就是原因!」

麩質是一種蛋白質,存在於小麥、大麥、黑麥等穀物中,若無法完全消化,可能引起免疫反應,導致慢性發炎、過敏等症狀。我立刻停止食用,鼻子果然不再過敏。

因此,不要讓錯誤飲食習慣,讓身體長期處於發炎狀態,因為許多慢性病都與發炎有關。

錯誤的金錢認知,讓人賺小錢賠大錢

我媽媽很節省,過期食物不捨得丟,結果經常身體不適。她省小錢,卻花大錢看醫生、吃藥打針,這是一種錯誤認知。

她還會去南港找原始點老師按摩,從鶯歌搭火車過去,因省錢選擇步行2公里,結果按完舒服,回程又累壞了。我勸她搭計程車,她卻認為多花400元不值得。

此外,她去台北整脊,每次花2900元,但回家後又推著菜籃車大採購,過度勞累導致身體再次受傷,前面花的整脊費用全浪費了。我苦笑:「多花80元搭計程車,難道比2900元整脊費不划算?」

這是典型的「省小錢花大錢」的錯誤思維。斤斤計較,並不會真正讓你變有錢,聰明花錢、重視健康,才能創造更大財富。

註:《投資冥想法,快速顯化你的財富》,金牌獵人(朱均澤)著,采實文化

投資理財 飲食 健康

延伸閱讀

趣味調查Have Fun

紓解職業倦怠調查

身為上班族的你,如果遇到職業倦怠時,你會運用哪個方式讓自己得到紓解?或是改變現狀?

您已閒置超過3分鐘了,我們為您推薦其它文章! 或點擊空白處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