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維持均衡飲食 培養有效益的運動習慣

平時忙碌的上班族,除了專注於工作之外,均衡飲食與養成有效益的運動習慣,是維持健康與體態的不二法門。

編輯整理◎劉紋豪

2022.07.01
圖 / 攝影師:Tirachard Kumtanom,連結:Pexels

平時忙碌的上班族,除了專注於工作外,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件事!

現任「玩味。廚詣」主廚&烹飪講師、「大安運動中心」游泳教練的張詣,認為隨著現代人與飲食與生活習慣的改變,許多慢性疾病與重大疾病的好發年齡也隨之不斷向前推,身體年齡也未必等於實際年齡,所以不管是處於哪個年齡層,在制定健康計畫前,千萬不要忽略了健檢的必要性,這也是最能了解自己身體現況的方式,「藉由健檢及早發現不利健康的危險因子,並可藉此擬定出適宜的健康年度計畫以及健檢的週期。」

如國民健康署免費提供40歲至64歲民眾每3年1次,55歲以上原住民及65歲以上民眾每年1次之成人預防保健服務,並且補助四大癌症篩檢,可善加利用。

若是有家族史(癌症、高血壓、糖尿病等)或是長期不良生活習慣(熬夜、吸菸、喝酒、嚼檳榔、無規律運動習慣等)等高風險族群,開始健檢永遠不嫌早,就從你正視自己健康時做起。

當藉由健檢了解身體現況外,當檢視體檢報告時,張詣建議要與醫師詳加討論,並歸納出可能造成健檢報告赤字或潛在危險因子的不良飲食或生活習慣,直接對症下藥。若體檢報告一切正常,那麼均衡飲食與養成有效益的運動習慣則是維持健康與體態的不二法門。

如何吃才能均衡呢?國民健康署提供了明確的參考建議,可藉由「我的餐盤」自我檢視自己平常的食物配置是否均衡,參考連結如下: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622&pid=11677&sid=11680

另外,也可以藉由「熱量攝取計算機」算出自己的每日熱量需求,參考連結如下:https://km.hpa.gov.tw/obesity/TC/DayHeatCalculate.aspx

若想明確記錄自己每日攝入熱量,有許多的App可運用,例如:Fat Secret等。

檢視飲食是否均衡 戒掉不良飲食習慣

飲食習慣是伴隨著自己一輩子的事,不僅會直接反應在外貌與體態上,更是長期影響身體健康的重要因素,除了檢視自己飲食是否均衡外,戒掉不良的飲食習慣,也是必要的。以下為張詣所歸納出自己的觀點與執行方式:

一、調整飲食習慣,先從碳水化合物開始

碳水化合物(澱粉、水果、糖等)是勞動、運動時主要的能量來源,同時也是最容易囤積成脂肪的巨量營養素,在工作時或是運動前、後吃足所需份量是絕對必要的,但是在晚餐時段及非運動日,張詣則會減少攝取量,改以低脂肉類及蔬菜來增加飽足感,「將三餐吃好又吃飽,罪惡食物就不容易趁虛而入。」

二、三餐斤斤計較吃多少,不如戒掉非必需的飲食行為

認識張詣的人都知道他是個「螞蟻人」,正餐飯後一定要有甜點當成Happy ending,下午茶時段更是不可少,但現在的他只把吃甜點當成是犒賞自己而非習慣性的飲食行為,如此不但大幅降低了不必要的熱量攝取與身體負擔,偶爾吃反而比常常吃更有滿足感。

三、含糖飲料是用來解饞,不是解渴用的

炎熱酷夏時讓熱量爆錶的罪惡根源非手搖飲莫屬,口渴時拿起含糖飲料猛灌,就會如同加油時油表跳動般,熱量直直往上飆升,現在的他會提醒自己口渴時要先喝水解渴,飲料只是拿來解饞用,淺嘗即止不要豪飲。

四、養成閱讀營養標示的習慣

養成了閱讀營養標示的習慣,不但可以建立起營養素含量的基本概念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培養出對於熱量攝取的警覺性,變成自己的一道保護機制喔!

核心需求才是維持運動習慣的原動力

至於所謂「有效益」的運動習慣,國民健康署也提供了明確的運動指引,參考連結: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571&pid=882&sid=9771

萬事起頭難,如何從零啟動自己的運動人生?張詣提供以下觀點給大家參考:

運動如果只是個跟風行為,通常維持不了多久,朋友沒去了自己也不想去、流行退潮不想再做下去.,所以要發掘出屬於自己的核心需求,才是維持運動習慣的原動力。

每個人運動的動機和目的都不盡相同,也可能因為隨著年紀增長、人生歷練、健康狀況的變化而有所改變,「年輕時的我只是為了個表象的原因而開始運動,現在的我則是為了提升肌肉的保護能力,降低職業或是運動傷害的發生率,維持身體線條似乎只是附加好處而已。」張詣說。

這些年來由於照料長輩的關係,張詣必須經常奔走於安養院與醫院,這個過程也讓他深刻意識到,照顧好身體不僅是在儲備自己年老時的健康與活動力,更是一種體貼家人與伴侶的表現,這也成為了他維持運動習慣的核心動力。

他觀察到,許多人無法持續運動習慣之主因,在於缺乏一個強而有力的動機驅使自己持續維持,所以要發掘出自己的核心需求,才能讓運動融入成為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個可有可無的活動而已。開啟自己的運動人生,關鍵不在於方法,而是心法,有以下執行方法供大家參考:

一、從生活周遭去尋找「想要成為」的效仿對象

與其把明星、網紅當成效仿的對象,倒不如從生活周遭的家人、朋友之中去尋找role model,讓自己有個「真實範例」可以學習、交流,也等於是讓未來的自己「具象化」的呈現在眼前,更能達到激勵與push自己的效果。如果能找到有志一同的朋友一起運動,互相勉勵、督促(而不是一起墮落),那就更棒了!

在尋找效仿對象的過程中,也有人會被激起「他可以! 我也可以!」的不服輸精神,而更有動力,這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二、用「不想變成$%^&*...」的思考方向去發掘動機

雖然說「開啟自己的運動人生永遠不嫌晚」,但從運動成效的角度而言,當然是在年紀越輕,體態、健康狀況越好的狀態下開始運動,愈是有利,但在這種沒有迫切需求或明確目標時,通常也是最難去啟動運動習慣的時候。

此時或許可以用反向思考的方式,把身旁的人當成借鏡,或是觀察一下長輩們,試想著未來自己的樣貌、活動力、健康狀態……,用「不想變成#@$%^&*……」的方式去發掘潛在動機,也可說是用「預防甚於治療」的概念來啟動自己的運動人生。

三、先建立起「運動模式」,再講求「運動成效」

有了明確的動機與目標之後就可以開始安排自己的運動計畫,要長期維持運動習慣,除了自身動力以外,時間是最大的影響因素。如果能規劃出固定時段運動當然是最好,但若無法,可以試著將運動時間穿插在生活作息裡,如起床後、洗澡前等,不管是哪一種方式,目的都是要如同程式般將Sports mode置入在日常作息裡,就像每天都要吃飯、洗澡、睡覺般的存在於生活之中。

規劃出運動時段之後,再從中安排自己最感興趣或者是最容易完成的運動開始,即便是散步、快走都好,這個階段最重要是要養成「時間到! 動起來!」的習慣,等到自己已經很適應這樣的運動模式之後,再依照自我需求,計畫性的調整運動內容,以達到運動成效與設定目標。

均衡飲食 健康計畫 運動習慣 健康check in

延伸閱讀

趣味調查Have Fun

海外求職調查

因應疫情解封,去年各國紛紛開放國門,你是否有興起到海外工作的念頭呢?哪個國家又是你的首選?

您已閒置超過3分鐘了,我們為您推薦其它文章! 或點擊空白處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