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市場魚博士 讓世界看見台灣

何宣慶跑遍漁港及魚市場,找尋沒看過的魚標本、逐一鑑定,不但讓全世界從魚類認識台灣,也透過發現新魚種,讓更多人瞭解海洋保育的重要性。

撰文◎陳雅莉

2022.06.24
圖 / 照片提供◎何宣慶

魚博士,今天又發現新魚種了嗎?」漁民口中的「魚博士」,是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副研究員何宣慶。因對魚類分類十分著迷,何宣慶在40歲前就已擁有兩種以他姓氏為命名的魚類。投入研究20年來,他發表超過85種新魚種,研究成果豐碩,堪稱台灣學術界數一數二,更因此在2015年獲選為十大傑出青年。

從念碩士開始,何宣慶就會到全國各地魚市場或下雜魚堆中採集標本,足跡遍及宜蘭大溪和南方澳、嘉義布袋和東石,以及屏東東港、恆春市場、後壁湖等。有些漁民捕撈到罕見魚類,還會主動通知何宣慶,也為他贏得「市場魚博士」的稱號。

猶如偵探確認新種

魚類分類學是將魚類命名和分類的學門,若缺少分類,科學家將不知道彼此研究的魚類是否為同一種,也就無法和其他物種做比較。魚類分類可分成兩種情況,一是在特別場合中,就只發現一隻獨特物種;二是在眾多標本中,經過一段很長時間後才確認是新種。

某次,何宣慶到台東載標本,順道去逛富岡漁港,在遠處就看到拍賣場上有一隻黑色魚,走近一看才發現是他從未見過的魚。當下他立刻決定要買下這隻魚,但因沒有拍賣證,所以須委請中盤商代勞。這位中盤商大哥一路往上喊價,眼看價格愈來愈高,最後竟然放棄。「這時我也心急了,立刻掏出1,000元,跟得標者買下這一隻魚,」何宣慶笑說。

雖然有些衝動,但後來證實他是對的。這隻奇特的魚是新種,唯一的親戚是遠在新幾內亞的另一種──「羅氏原燈頰魚」。這兩種魚的共同特徵是在眼皮下有發光器,可隨時上下移動,所以被認定是所有燈頰魚中最原始的魚,稱為原燈頰魚。何宣慶發現的台灣新種以加州科學院的麥考斯克(John McCosker)命名,稱為「麥氏原燈頰魚」,也是全世界唯一一隻標本。

另一次是他一度以為「擬穴椎美體鰻」是新種,卻發現已被俄羅斯學者於2015年搶先登記。然而,在某位美國教授提醒下,何宣慶與俄國學者發現的美體鰻,胸鰭長度不一樣,經過DNA鑑定後,確認了何宣慶發現的美體鰻為隱蔽新種,也就是新種中還有新種,最後成功命名為「艾瑪美體鰻」。

「魚類分類研究,猶如偵探般,發現線索後要不斷挖掘、探究,一一認真比對,直到最後才會知道結果。」何宣慶形容,比對完所有標本,找出差異和特徵,需要花上好幾年時間,才可能確認是新種。根據統計,從發現到確認是新種,平均要17年時間,有些甚至是在1895年、1930年採集到的標本,迄今還沒有名字。「有時我們採集到的魚種是為下一代鋪路,讓他們可以接棒繼續做研究,這也是魚類分類研究的迷人之處。」

單槍匹馬出國研究

何宣慶曾代表海生館,分別於2012年、2014年前往南極和北極研究魚類,成為台灣首位造訪過南、北極的研究員,「到南、北極做研究,最辛苦的是要搭船,只要一聞到柴油味,我肯定暈船。」

2005年,何宣慶念博士前,曾申請到阿拉斯加海域做研究。當時美國魚類及野生動物管理局徵求國內外科學家到阿拉斯加外海採樣。每位科學家每天都是從早到晚做研究,重複做著取出網刺、採樣、魚類分類等動作,「灰黑色的水色,加上海上風浪又大,連續19天的研究工作真的很容易令人覺得沮喪,」他苦笑說。

事實上,何宣慶經常向國外博物館或研究單位申請獎學金,單槍匹馬出國進行研究,但也面臨各種考驗。某次到俄羅斯研究魚類,對方忘了幫他登記住處,從莫斯科坐火車到聖彼得堡,半路碰上警察臨檢,害他的護照差點被沒收。直到返國前3天,對方才幫他登記住宿地點,讓他得以順利出境。到印度漁港時,則因民俗風情不同,當地人悍然拒絕外國人接近漁港,讓何宣慶只能惋惜而歸。

推廣海洋環境教育

經過多年努力,何宣慶已是國內首屈一指的魚類分類學專家。2015年至2018年間,他與多位國際學者合作,發表共計37個鰻魚新種,占近十年來全球新發現鰻魚新種總數的一半,也確認台灣鰻魚物種高達232種,持續穩居全球鰻魚多樣性之冠。全世界只要提到台灣深海魚類研究或需要標本,就會聯想到何宣慶。

一般人也許感受不到分類研究的用處,多一種或少一種魚,又不會影響吃魚的意願。但何宣慶埋首魚類研究20年,早已把魚種分類和命名視為己任,「有名字後,世人才有機會認識牠們,否則牠們可能一輩子都沒名字或是被誤以為是別的物種。」

而這也凸顯生物標本保存的重要性。隨著人為過度捕撈和開發背後的生態破壞,「如果我們不認真思考如何永久保存這些生物標本,或許這些沒有名字的新種會在我們發現牠們之前就滅絕了!」何宣慶說,今年他也開始與友人一起合辦小小魚類研究生的標本製作活動,希望推廣海洋環境教育向下扎根,鼓勵年輕一代加入魚類分類研究,共同保存台灣豐富的魚類多樣性。

何宣慶 魚博士 魚類分類研究

延伸閱讀

趣味調查Have Fun

「生成式AI工具」對現在工作影響調查

生成式AI浪潮襲捲而來,許多產業紛紛導入AI技術,你認為「生成式AI工具」對現在工作可能帶來的影響?

您已閒置超過3分鐘了,我們為您推薦其它文章! 或點擊空白處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