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後悔‧無遺憾」的科系選擇策略
調查數字顯示,有近半數上班族後悔當年所選的科系,其中1/4是在校期間就後悔,1/4是畢業求職後開始後悔......
撰文◎臧聲遠 / Career就業情報公司顧問
2021.07.15
各家人力銀行的調查數字顯示,有近半數上班族後悔當年所選的科系,其中1/4是在校期間就後悔,1/4是畢業求職後開始後悔。
更有6成上班族表示若能重新選擇,絕不會再選相同的科系。可惜人生不能重來。
以下提供幾個讓你「不後悔.無遺憾」的科系選擇策略:
1 任何領域只要是頂尖人才,收入、社會地位其實相去不遠。
因此,無需擔心社會組將來出路不好,也不必為了虛榮心、想證明自己優秀,而硬去擠醫學系的窄門。一位頂尖的設計師、法官、基金經理人、媒體主管…,不論社會地位、知名度、影響力或金錢收入,都不會輸給醫生。生涯抉擇最重要的是,你把自己放在哪個領域,最容易出類拔萃,只要花一分力氣就能得到別人三倍的成果?與其在熱門領域當三流人才,不如在冷門領域當一流人才,例如你明明在文法商可以讀得很出色,卻硬著頭皮去讀理工,畢業後當個三流工程師,將來工作飯碗很容易就會被機器人大軍所取代。
2 眼前所謂的冷熱門,數十年後未必如此。
例如哲學系教的認識論、外文系教的語言學,在美國已開始搭上人工智慧(AI)的熱潮,這是從前很難想像的事。今後誰冷誰熱、誰浮誰沉,任何人都無法預言,因此最好中立看待各個科系。
3 要廣泛接觸不同的知識學門,甚至提早試著瀏覽大學課本。
千萬不要做井底之蛙,只知道高中屈指可數的幾個科目,結果國文成績好就去讀中文系,卻不知傳播學群有很多科系適合你;或是歷史成績好就去讀歷史系,卻不知法政、社會等科系也很適合你。
4 二類組學生在挑選科系時,要留意高中自然科的在校成績。
如果數學在校成績不好,卻選填資工系;物理在校成績不好,卻選填電機、電子、光電系;化學在校成績不好,卻選填化工、材料系,小心口試時當場會被教授「打槍」。
5 有些科系跟性格有很大關係。
例如醫學院從事「對人的工作」,個性絕不能太「宅」、太孤僻。新聞系將來當記者,個性要放得開、能跟三教九流打交道。若看到人際紛爭就躲得遠遠的,這種人不適合讀法律系。
6 「興趣」在選科系時固然重要,但不能做為唯一的依據。
很多人誤把休閒玩樂的興趣,當成求學就業的興趣,其實這根本是兩碼子事。而且你現在的興趣,有可能只是人生階段性的興趣,「我還年輕,心情還不定」,隨時說變就變。或是徒有興趣,卻缺乏天份,例如喜歡玩設計,能力卻不足以做為謀生的專業;如果是這樣的話,當成業餘興趣就好,不要勉強去讀相關科系。
7 看待一個科系,要看方方面面。
不能只看片面,否則很容易「因誤解而結合,因瞭解而分手」。例如以為讀觀光餐飲就是吃喝玩樂,不必傷腦筋讀很費解的課本,或以為讀設計就是過著藝術家的逍遙優雅生活,等到真正就讀後,才發現完全不是那麼一回事。
8 最好去瞭解轉換跑道的原因所在,才不會重蹈前人的覆轍。
長年以來,有些科系的學生流失率居高不下,可能在學期間就想轉系或改行,或是畢業不久便放棄所學另覓出路。除了眾所皆知的冷門科系外,包括護理、社工、生命科學∕生技、會計、觀光餐飲等熱門科系也有同樣情形,原因不一而足。
9 小心!別被系名所騙。
許多名字花俏的新興科系,若是google一下它的來歷、「還原」它的「前身」,就會發現原來是老科系改名,除了名字之外什麼都沒變。更差勁的是,根本看不出系上教授的本職學能,跟這個科系的名字有何關連。
延伸閱讀
最新活動Activity
- 2025.04.10
- 2025.01.13
- 2024.03.01
趣味調查Have Fun
紓解職業倦怠調查
身為上班族的你,如果遇到職業倦怠時,你會運用哪個方式讓自己得到紓解?或是改變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