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耐挫力,化失敗為成功養分
耐挫力不是天生就擁有的能力,而是經由後天訓練及培養,以下為幾項培養耐挫力的方法。
撰文◎劉紋豪
2025.10.07
在人生的道路上,難免會遇到挫折或不如意,無論是學業、職場或人際關係,多少會遭受失敗的結果。有些人面對失敗,常會衍生沮喪的情緒,唉聲嘆氣地抱怨各種不順,進而懷疑自我的價值。
有些人則相反,遇到挫折不屈不撓,把失敗當作是成長的養分,這就是所謂的「耐挫力」。耐挫力不是天生就擁有的能力,而是經由後天訓練及培養,以下為幾項培養耐挫力的方法:
一、理解挫折:將失敗視為必經過程
許多人遭逢失敗,便急著給自己貼上「不夠好」的標籤。但若能理解挫折是成長的一部分,就能以更健康的心態面對挑戰。要學會轉換思維的能力,這正是耐挫力的起點。當我們不再把失敗當作唯一的結果,而是當作檢驗與調整方向的契機,挫折就不會那麼令人畏懼。
二、建立現實的目標:分階段累積小成就
設定目標的方式,也與耐挫力的養力息息相關。過於宏大的目標,若無法在排定的時間內完成,容易在初次失挫時就放棄。因此,學會將長遠的目標拆解成具體的小目標,如此能幫助我們在過程中累積成功的經驗,自信力也能有效提升。
以學習英文為例,若想提升英文能力,不必要求自己三個月就能與他人流利對話,而是以每天背十個單字、每週完成一篇短文開始。每完成一次,都能在心中建立正面回饋,當面對困難時更有支撐力。
三、培養情緒調適力:與低潮共處
挫折最大的挑戰,往往不是問題本身,而是我們的情緒反應。焦慮、憤怒、自責若無法有效管理,會讓人陷入惡性循環。學會調適情緒,是培養耐挫力的重要環節。有幾種方法,可適時反轉負面的情緒:
◎寫下心情:將腦中的焦慮化為文字,不僅能釐清思緒,也能釋放壓力。
◎運動紓壓:規律運動能促進腦內啡分泌,讓人心情愉快,也提升抗壓力。
◎尋求外部支援:與朋友、家人或導師傾訴,能得到情感上的支援,避免孤立無援的感受。
這些方法看似簡單,卻能有效幫助我們冷靜下來,重新審視問題,找出解決方法。
總體來說,適時培養耐挫力,才能在工作或生活中不被失敗或挫折輕易擊倒,將失敗當成是未來成功的養分。
延伸閱讀
最新活動Activity
- 2025.10.01
- 2025.11.08
- 2025.04.10
- 2025.01.13
- 2024.03.01
趣味調查Have Fun
上班族提神大調查
每天工作八小時,若睡眠不足,很容易打瞌睡或精神不佳。面對這些狀況,你是如何提神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