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

投資致勝的關鍵:理財

許多人總是過度注重投資而忽略理財,殊不知金錢預算的理性分配,就是理財行為要得高分的重要關鍵,同時也是投資另闢財源的成敗關鍵。

撰文◎王志均

2022.06.04
圖 / 攝影師:Liza Summer

面對低薪年代,不少年輕人期待透過積極投資來創造工作以外的一桶金,甚至冀望提早財務自主與自由。

但根據我的人生經驗,年輕人期待透過投資致富,不是低薪年代的專利,在經濟高成長年代,更多人辭掉本業而瘋狂投入股市、房市。可見,期待致富並不分景氣好壞。

但問題是,投資真的能為人生掙來一桶金嗎?

我的回答是:「Yes!」但有一個附帶前提是:「請先做好『理財』這件事。」

遵循投資紀律 懂得情緒掌控力

理財是日常收支平衡的管理,投資是冒著風險以追求報酬;前者強調橫向的金錢管理,後者重視財富高度的追求。

理財與投資,兩者的本質並不相同,但不知為何,許多人老是過度側重後者而忽略前者。特別是我見過不少投資高手,從股市裡搬走不少財富,但不懂得把乳酪搬回家窖藏過冬,往往行情一轉空,財富又如過眼雲煙。

真正的投資高手,就我的觀察所得,往往是擅長遵循投資紀律的一種人,而所謂紀律,就不外乎是一種自我管理,也更趨近於理財所需要的基本特質。

舉例來說,投資往往像個獵人,擅長尋找好的獵物,而且果敢出擊。但要達到高手與報酬穩定的境界,更重要的是見好就收,以及承認失敗。前者叫停利,後者叫停損。

停利與停損只是簡單的投資致勝觀念,但要落實達陣,必須要有過人的理性與情緒的自制力與管控力。投資高手要懂得貪婪時不貪心,恐懼時不恐慌,泰山崩於前而色不亂,股市暴漲時而勇於淡定出場。

這樣的情緒管控力,其實和百貨公司打折時不瘋狂追買的自制力一樣,需要的是管控貪婪與心理面的情緒。

理財想得高分 預算要理性分配

投資如果像打仗,前線的情緒自制力與管控力很重要之外,後勤支援與事後戰果的控管,更是確保戰功的重要前提。就此來說,這部分又更需要平常做好理財這件事情了。

比如說,上班族要投入多少錢去做投資?這牽涉到預算分配,而預算分配本身就是理財的功課:「一個月賺多少?花多少?分配多少在日常生活開銷預算上?花多少去規劃保險?花多少享樂?花多少儲蓄?花多少做投資?」

金錢預算的理性分配,就是理財行為要得高分的重要關鍵,同時也是投資另闢財源的成敗關鍵。

另一方面,從股市或基金市場賺到錢了,如何把這項收入放進理財帳本上進行支出的分配,更是一門學問。

我常看到許多人,股票漲了就開始吃大餐,以犒賞自己的奮戰成果。可是,賺來的錢也許沒那麼多,去人氣餐廳打個卡、拍個照,漲停收入也全泡湯了,這就是未能把投資損益放在理財架構上做管理的一大壞處。

投資有獲利,要放入日常帳本上管理;投資若有虧損,同樣要勇於承認失敗,在家庭財務報表上清楚認列,並靠日常省吃儉用來彌平投資損失。

不少衝動型投資人,股票漲了要慶祝,跌了也要喝杯小酒澆愁。結果,賺錢時錢花得快,賠錢時療傷止痛錢也花得不少。到底投資所為何來呢?說穿了還是因為日常沒做好生活理財。

缺乏理財EQ 小心落得一場空

懂得理財的人,收入與支出都會妥善控管,結餘也會善加管理,並明定儲蓄目標,讓生活井然有序且有前景。

一個理財高手,因為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標,並在知道有限的收入與儲蓄未能達成既定目標下,才會願意理性規劃投資計畫,把目標、市場與風險都詳為規劃後,再勇敢投入金錢去創造錢滾錢的收益。

理財高手必然會順理成章地去學習投資,投資也會穩健而小心。但投資一旦缺乏理財EQ來支撐,不是冒險輕進而大敗,就是獲利而不知管理,最終仍容易落得一場空。喜投資者千萬戒之!慎之!

理財 投資紀律 理財EQ

延伸閱讀

趣味調查Have Fun

海外求職調查

因應疫情解封,去年各國紛紛開放國門,你是否有興起到海外工作的念頭呢?哪個國家又是你的首選?

您已閒置超過3分鐘了,我們為您推薦其它文章! 或點擊空白處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