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術

最高竿溝通,就是讓每個人都成贏家

為了進行雙贏溝通,必須有效地傳達自己的觀點,同時也理解對方有限的觀點和資源。這是建立互信和同理心,並走向合作的重要基礎。

整理◎Career編輯部 內容提供◎幸福文化

2025.09.01
圖 / 攝影師:iPrice Group

「希望你能聽聽我的意見。」

「好的,但也請你重新考慮我的意見,如何呢?」

這簡短的對話不僅僅只是意見交流,而是雙方理解彼此的立場並找到共同的解決方法,是一個雙贏溝通的例子。我們每天與無數人交流,但並非所有對話都能圓滿結束。有時會產生衝突,最終只會以一方受益告終。雙贏溝通是解決此類問題必要的溝通技巧,透過清楚傳達自己的利益同時尊重對方的立場,以建立互信的關係。

喬治.荷曼斯(George Homans)的「社會交換理論(Social Exchange Theory)」解釋說,人際關係中的互惠行為可以建立信任並加強合作關係。該理論認為,人們會無意識地計算自己在談話中的行為,是否會引起對方的正面或負面反應。如果理解對方的立場並提出合作的解決方法,雙方關係就會朝積極的方向發展。

雙贏溝通的典型代表是德國前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在歐元區債務危機期間,她要求希臘等經濟困難的國家承擔財政責任,同時提供援助以防止經濟崩潰。這是一個尊重對方立場,也堅持自己原則的雙贏溝通的成功範例。

3個條件,實踐雙贏溝通

賀伯.賽門(Herbert Simon)的「有限理性理論(Bounded Rationality)」,能幫助我們更容易理解雙贏溝通。

該理論認為,人類無法完美地處理所有訊息,因此會嘗試利用有限的資訊和資源做出最佳決策。為了進行雙贏溝通,必須有效地傳達自己的觀點,同時也理解對方有限的觀點和資源。這是建立互信和同理心,並走向合作的重要基礎。

舉例來說,當一位領導者說:「我們需要花更多時間在這個專案上面。」而如果員工回答:「我也同意,但我們還要考慮哪些事情呢?」這就會促成合作關係而不是衝突。像這樣的雙贏溝通,可以理解對方立場的同時,也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並將重點放在共同的目標。

為了實踐雙贏溝通,重要的是——理解對方的感受,保持合作的態度,並使用積極語言。「那應該有難度。你能詳細說明嗎?」這樣的話語展現出尊重和理解對方的感受,並建立信任關係。此外,「您的意見也很重要。但是,這個替代方案覺得如何呢?」這樣換位思考後提出的解決方法,可以提高對話的品質。試著將消極語言轉換成積極語言吧。不要說「這不可能」,而要說「我們找找其他方法,如何呢?」如此一來,就不會激起對方的防衛心。

雙贏溝通不僅能減少衝突,還可以幫助人們找到更有創意、更有效率的解決方法。此外,也強化了相互信任與合作關係,讓參與對話的每個人都是贏家。像這樣和諧地融合對方與自己的立場,開啟新可能性的溝通方式,才是雙贏溝通的核心關鍵。

註:《摘自一開口,就讓人有好感》,朴根一著,蕭瑋婷譯,幸福文化

溝通 互信 信任

延伸閱讀

趣味調查Have Fun

上班族娛樂費用途調查

身為上班族,每個月領到薪水是最快樂的事。若有規劃娛樂費,你會想如何運用?

您已閒置超過3分鐘了,我們為您推薦其它文章! 或點擊空白處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