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關係

為什麼你的做法很可能有錯?

事實上,人們對他人性格的判斷,往往遠不及他們自己所認為的那麼準確。在成為讀人術大師的道路上,有哪些事情會成為我們的阻礙呢?

整理◎Career編輯部 內容提供◎大田出版

2023.11.09
圖 / Career編輯部

許多人相信自己「很會看人」。

要大膽地宣稱自己理解他人的動機,其實十分容易,前提是你用不著停下手邊的事務,認真地去檢查自己所說的話有沒有錯。然而,不幸的是, 更可能的解釋是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也就是說,你記得所有自己的評斷沒出錯的那些時候,卻忽略或淡化了你顯然搞錯的那些時候。又或者,你乾脆從來不去過問自己的判斷是對是錯。有多少次的機會,你聽到別人說「我一直以為某某某是個怎樣怎樣的人,沒想到一旦認識了他,我才意識到自己錯得很離譜」?

事實上,人們對他人性格的判斷,往往遠不及他們自己所認為的那麼準確。如果你正在閱讀這本書,那麼很有可能,你知道自己還可以再多學點東西。學習新知,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畢竟,要學習真正有效技巧的最大阻礙,就是自認為無所不知,毋須學習!

那麼,考慮到這一點,在成為讀人術大師的道路上,有哪些事情會成為我們的阻礙呢?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要記住情境的影響。或許你曾經在網路上讀過一篇內容大意是「某人在說謊的五大跡象」的條列式文章,然後你就試著想要在現實生活中認出這些跡象。這麼做的問題很明顯:這個眼睛往左上方看的人,他是真的在說謊,抑或只不過是注意力被屋頂上的某樣東西給吸引了?

同樣地,一個人在對話中不小心的「口誤」,是意外透露了自己的一個小祕密讓你知道—抑或只不過是因為他睡眠不足而說錯了話。情境很重要。

相同地,我們不能只憑藉單一的陳述、臉部表情、行為舉止,或者片刻時光,就誤判某人的完整面貌。你今天有沒有做過那麼一件事,如果單憑那件事情來評斷你的話,就會得到一個關於你性格的、徹底荒謬的結論呢?分析必須透過數據—而非單一資訊—來進行,因此唯有在我們能夠看到更廣泛的傾向時,才能判斷。

這些廣泛的傾向,也需要被放進去你正在分析的對象的文化語境(cultural context) 之中。有些肢體語言所代表的意義是舉世共通的,但有些則不然。舉例來說,在多數文化中,說話的時候,兩手插在口袋內,會給人負面的印象。另一方面,是否要跟對方的眼神交流,則是個棘手的問題。在美國,通常鼓勵眼神交流,這被認為是誠實跟聰明的象徵。然而在其他地方,例如日本,就不鼓勵眼神交流,因為這被認為是不尊重他人的行為。同樣地,有一些小動作在你所屬的文化中可能有特定的涵義,但在另一個文化裡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意涵。

一開始,要記住這些不同的人性模型,可能有點困難;但隨著你持續練習這一門技藝,就會自然而然開始熟悉。

如果有這麼一個人,在一次簡短的對談中,做了一件不尋常的事情,而且次數高達五次,那麼你就應當要留心了。如果某人只是輕描淡寫地宣稱:「我認識那個女的。她的性格很內向。我有一次看到她在看書。」你絕對不會稱他為讀人術的大師!因此,你應該要記得另一個重要的原則:在分析過程中,要找出模式。

註:本文摘自:《最強讀人術:從了解自己到透析人心》,派翠克.金(Patrick King著,朱浩一譯,大田出版

讀人術 判斷 良臣棘日

延伸閱讀

趣味調查Have Fun

海外求職調查

因應疫情解封,去年各國紛紛開放國門,你是否有興起到海外工作的念頭呢?哪個國家又是你的首選?

您已閒置超過3分鐘了,我們為您推薦其它文章! 或點擊空白處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