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管好你的壞脾氣?
人有「感性腦」與「理性腦」,易怒的人就是「感性腦」反應超出「理性腦」。要鍛鍊不生氣的技術,就得強化「理性腦」,運用理性去找出解決的方法,處理生氣的情緒。
撰文◎Career編輯部
2023.09.13人生氣時會分泌一種破壞性的赫爾蒙,破壞我們的海馬迴,影響記憶功能,對心臟血管、免疫功能也都有殺傷力。是否要生氣,關鍵在於自己,楊聰財幽默地說,「生氣前不妨問問自己,想不想得到失智症(生氣傷害海馬迴,影響記憶功能,最嚴重會造成失智)?若不想,那就別生氣吧!」
自我改造術1:暫時遠離爭端現場
當負面情緒湧現時,「遠離現場」是防止情緒升溫的好策略,走出去洗把臉冷靜一下,不要僵持在爭執現場,搞不好回來又是另番風景。
諮商心理師許皓宜說,情緒管理的關鍵,就是在情緒最強烈的最初半小時,設法冷靜下來,像是到公司健身房動一動,或找個角落靜一靜,或者吃些零食、喝杯珍珠奶茶。簡單來說,就是用這30分鐘做些自己喜歡、會開心的事;切記不要去接近會引爆情緒的「危險人物」,這也就是心理學所說的「暫時隔離法」。
就像面對哭鬧不休的小孩,父母最好暫時離開那個狀態,讓小孩冷靜下來,也讓自己恢復平靜,避免情緒反應下的不理智行為。這個方法不只適用於小孩教養,對自我情緒管理也一樣受用。
《情緒競爭力》作者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同樣也建議,一旦發現情緒瀕臨失控,要設法抽離出來,站在局外人的角度,「和自己講道理」,說服自己跳脫出情緒漩渦。
自我改造術2:轉移怒氣,不隨之起舞
諮商心理師鄔榮霖認為,遇到不愉快的情況,或是正在氣頭上的人,應對策略就是「不要隨之起舞」、「不要同步化」,以免衝突火上澆油。
曾經有人問道:跟人吵架生氣後,接下來做什麼最容易消氣?1練空手道劈木頭、2配眼鏡,3跟別人訴苦。結果正確答案是2,做「不相關的事」比較容易轉移怒氣。
楊聰財偶爾會和孩子發生小衝突,父母好意的關心,被孩子負面解讀。當孩子情緒性回話時,他不會隨之起舞,而是告訴自己「沒關係,他腦殘、他腦殘,不要跟他計較。」雖然是句玩笑話,卻是有學理根據的,因為青少年的「理性腦」確實比較差。
自我改造3:察覺前兆 快刀斬亂麻
脾氣不好的人,平時要多留意自我情緒狀態,掌握情緒失控的前兆,一旦又有類似感覺浮上心頭,例如「感到心煩意亂」、「心裡悶的不得了」等情緒爆發的徵兆,在若隱若現時,就要快刀斬亂麻及早處理。
楊聰財提供幾個情緒管理的技巧,首先是「橡皮筋解壓法」,這源自心理學的「厭惡制約」理論,也就是將某件事情和處罰連結在一起,以降低事情發生率。你可以找一條橡皮筋戴在手腕上,只要發現負面情緒出現,就用橡皮筋狠狠彈自己一下,負面情緒瞬間就會消失。
進而可用「正向冥想法」,當情緒緊繃時,不妨閉上眼睛,將手輕放在肚臍部位,放慢呼吸速度,將心思專注於某件能帶給你喜悅的事情上。例如他和家人到美國旅行時,開車到海邊用餐,海天一色,景色令人心曠神怡。回國後碰到不開心的時候,他就去冥想那個「美好的畫面」,讓自己脫離負面情緒。
丹尼爾.高曼建議,在心裡設定一盞「紅綠燈」提醒自己。例如開始感到煩悶時,就馬上亮起紅燈,「停!」要自己冷靜下來。接著進入黃燈,思考能做些什麼,才能讓情況好轉?最後做出最好的選擇,也就是可以開始行動的綠燈。
自我改造4:情緒爆發前,自問三件事
作家吳淡如在《不生氣的技術》書中建議,在怒氣爆發前先自問3個問題:「氣什麼」、「值得嗎」、「有沒有更好的方法」。通常問完這3個問題,應該就已經度過最致命的「一時之怒」的關鍵時刻,接著專注於解決問題就好。
如果非得生氣,也應當用適當方法發脾氣、在適當時間內把脾氣發完、用適當的話來表達氣憤。吳淡如認為要生氣,就生健康的氣,也就是理性地傳達自己的感受,而非蓄意發洩對他人的攻擊;增進彼此溝通,把話說清楚,而不是老在同一件過去的事裡兜圈子。
自我改造5:神經大條一點!別太執著
愛生氣也可能來自「強迫性格」,這種人「紅線太多」,凡事喜歡照規矩、硬梆梆,不能容忍他人越界。
諮商心理師鄔榮霖說,會生這種氣,多半是因為只用「自己的標準」去要求或看待事情,但事情不是只有一套標準,應當學習欣賞世界上的不同標準。很多生氣都是自己「太執著」使然,若能多一點同理心、神經大條一點,而非硬把別人塞進自己的理想框架,就能降低生氣頻率。
自我改造術6:除了憤怒,還有更好的選擇
生氣不但傷身,也於事無補。你除了憤怒,其實還有其他更好的選擇:
●化悲憤為力量:與其為某件事情緒低落或憤怒,不如將其轉化為奮鬥的「動力」。
●喊停:不開心的事,怨艾一次就夠了,不要逢人就講,否則久而久之,「負面情緒」會深植在心裡。
●幽默看待討厭的人與事:如果你的工作就是得與人群接觸,碰上難搞的顧客在所難免,請以幽默感面對這些不可避免的事。
●不要硬碰硬:當某人把你惹火時,先按捺住不要發作,而是走開到別的地方去,人在氣頭上說不出好話,先找個地方平靜下來,有助於想出更好的應對方法。
自我改造7:給自己一個發洩的管道
生氣代價大,楊聰財說,「生一次氣之後,至少要做五件快樂的事,才能彌補回來。」他提供幾個「非藥物處方」,幫助大家調整情緒:
●「四發法」:透過說唱做寫,抒發鬱卒心情。「說」是找個可信任或專業的人,把情緒發洩出來。「唱」是唱歌,不管是唱KTV或洗澡時唱歌,都有助於走出情緒低潮。「做」是做有助於自律神經穩定的「腹式呼吸」,讓全身放鬆。
「寫」是寫「快樂日記」,把每天快樂的事寫下來,透過紀錄過程,將思考、情緒引導到正向。
●三三三法則:運動時會產生多巴胺,讓人感覺心情愉快。多曬太陽多運動,每週至少運動3天,每次至少30分鐘,心跳至少每分鐘130下,以出汗為原則。
●上床前將腦袋「關機」:每天睡個好覺,以6至8小時為原則。
●改變「章魚性格」:調整修正「什麼都要管」及「什麼都擔心」的心態。
延伸閱讀
最新活動Activity
- 2024.09.30
- 2024.01.01
趣味調查Have Fun
運動習慣調查:平常做什麼運動?
想保持身體健康,就要培養運動習慣,你平常做什麼運動維持良好體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