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

建立勞動法令遵循制度 降低勞資爭議風險

為有效降低勞資爭議風險,企業和勞工應共同建立完善的勞動法令遵循制度。

撰文◎陳業鑫 / 業鑫法律事務所所長

2025.02.25
圖 / 攝影師:Khwanchai Phanthong

根據勞動部統計,台灣每年勞資爭議案件數約2.5萬至2.7萬件,其中最常見的爭議類型依序為「積欠工資(包含加班費)」、「未給付資遣費」、「積欠職業災害補償」及「契約爭議」。這些爭議的產生,多源於企業與勞工間對於勞動法令的認知不足或管理制度的不健全。為有效降低這些風險,企業和勞工應共同建立完善的勞動法令遵循制度。以下將從企業和勞工雙方角度,探討如何透過事先預防的方式,減少勞資爭議的發生。

一、企業角度:建立完善的勞動法令遵循制度

1.薪資與工時管理制度透明化

「積欠工資(包含加班費)」為最常見的勞資爭議類型,佔比達42%。為避免薪資與加班費爭議,企業應採取以下措施:

(1)訂立明確的薪資制度:企業應在勞動契約中明確列出薪資組成、支付日期、計算方式及加班費標準,每次給付薪資時並應給予詳細明細。

(2)數位化工時管理: 建立數位化工時管理資訊系統,確保員工上下班時間的真實性和可追溯性,並可與薪資系統相連,以合法合規準確計算加班費。

(3)定期薪資給付查核:定期審查薪資支付情況,確認工資、特別是加班費的支付金額,是否符合勞動基準法第24條規定。

2.資遣費及職業災害補償制度規範化

「未給付資遣費」及「積欠職業災害補償」也屬於常見的爭議類型。企業應提前規劃相關制度,以降低爭議風險:

(1)資遣費計算方式:明確列出資遣費計算方式及支付時程,並依據《勞基法》相關規定辦理,避免違法爭議。主管機關亦均有試算程式,可以利用。勞動部資遣費試算表:https://calcr2.mol.gov.tw/SeverancePay

(2)職業災害處理程序:設立職業災害通報機制及處理程序,雇主並可投保雇主責任險,保障員工權益並轉移自身風險。

(3)落實勞工安全教育:定期進行職業安全教育與訓練,降低職災發生率,減少職業災害爭議。

3.契約管理與修訂機制

「契約爭議」主要來自於勞動契約的不清晰或雙方認知差異。企業應注重契約的管理及修訂:

(1)標準化契約範本:採用專業勞動法法律顧問設計的勞動契約範本,並明確定義各項條款,以減少爭議。

(2)契約審閱及修訂機制 建立定期審閱契約的機制,審閱頻率不要低於每二年一次。當勞動法令修訂或公司政策改變時,應及時與外部勞動法法律顧問諮商,修訂勞動契約內容並與員工重新確認雙方同意更新契約內容。

(3)勞資雙方妥善協商:在簽訂勞動契約前,雇主有責任應對勞工進行詳細說明與解釋,讓員工充分了解契約內容,避免認知差異引發爭議。

4.設立勞資溝通平台與申訴機制

良好的溝通與申訴機制能夠有效化解勞資矛盾:

(1)勞資會議機制:依法定期召開勞資會議,提供員工表達意見的管道,促進雙方溝通與理解。

(2)內部申訴及協調機制:建立企業內部員工申訴及協調機制,快速處理勞資糾紛,避免事態擴大。

(3)第三方介入協調:如內部無法解決爭議,可引入第三方專業法律顧問協調,以較客觀且專業方式,向員工解釋法律適用及契約約定內容,避免誤判。

二、勞工角度:增進法律知識與維護自身權益

1. 熟悉勞動法令與權益

勞工應加強對勞動法令的認識,以保障自身權益:

(1)勞動契約審閱:在簽訂勞動契約前,應仔細審閱內容,確保各項條款清晰明瞭,特別是薪資、工時、資遣費及職災補償等關鍵條款。亦可尋求律師等專業人事協助。

(2)勞動法規知識培訓:參加勞動部、勞動局或各級工會舉辦的法律講座及課程,增進對《勞基法》、《勞工保險條例》等相關法規的了解。

2.妥善保留勞動紀錄與證據

為保護自身權益,勞工應妥善保留相關勞動紀錄:

(1)勞動契約:入職時簽訂之勞動契約必須妥善保存,萬一爾後發生糾紛時,此為重要之勞資權利義務法律文件。

(2)工時與加班紀錄:保存打卡紀錄,以備未來發生爭議時提供證據。

(3)薪資單與支付憑證:妥善保留每月薪資明細、銀行存摺對帳單或支付憑證,以確認工資支付狀況是否合法合規。

(4)工傷通報及醫療紀錄: 若發生職業災害,應立即通報公司並保存醫療紀錄及診斷證明。

3.積極參與工會與尋求法律協助

(1)參與工會組織: 加入工會可獲得勞資爭議時的法律支援及談判保障,增強集體談判能力。

(2)尋求法律協助: 遇到勞資糾紛時,可向勞動部、勞動局或法律扶助基金會尋求協助,保護自身權益。

三、結語:共同打造和諧勞資關係

勞資爭議的發生,往往是由於雙方對勞動法令的認知差異或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所致。企業應主動建立完善的勞動法令遵循制度,包括薪資工時管理、資遣費及職災補償規範化、契約管理與勞資溝通平台等。同時,勞工也需增進法律知識,妥善保留相關紀錄及文件,並積極尋求法律協助。

唯有雙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降低勞資爭議發生的風險,並建立和諧的勞資關係。

勞動法令遵循制度 勞資爭議風險 勞動權益

延伸閱讀

趣味調查Have Fun

紓解職業倦怠調查

身為上班族的你,如果遇到職業倦怠時,你會運用哪個方式讓自己得到紓解?或是改變現狀?

您已閒置超過3分鐘了,我們為您推薦其它文章! 或點擊空白處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