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人際關係想趨吉避凶 先做好自我管理

當舖狀元秦嗣林認為,人與人交往是緣份。面對三教九流,他認為無絕對的善惡好壞,唯智慧可參透人性。而在人際關係上欲「趨吉避凶」,做好自我管理才是終極良方。

撰文◎吳永佳

2021.08.02
圖 / 攝影◎陳鴻文

 在電視上因為擔任寶物鑑定專家而聲名大噪的秦嗣林,當年會踏入當舖這一行,完全是因緣際會。出生於基隆的他,國中時因為父親的期許來到台北念書,當時就借住在一家當舖。17歲那年,家中遭逢變故,他毅然為家計踏進當舖業,迄今已逾40年。

 有幾種行業可以像當舖這樣,看盡人生風景,閱盡人心無數?可別以為走進當舖的都是窮人,在秦嗣林出版的多本關於人生觀察的著作中不難發現,許多家財萬貫的巨賈豪門、名門之後,也有千金散盡、家道中落、或偶有週轉不靈的一天。

擺脫自我主觀、成見

 年近60才竄紅,秦嗣林身邊不乏想親近他的各種人物,主動聯絡的多年老友、想謀求合作、推銷商品的陌生人……都有,秦嗣林如何辨識來人的用心善惡?最該世故的「秦老闆」,竟給了個最不世故的答案:「對於任何走進當舖、或接近我的人,我從不預設立場。」

 就像秦嗣林出版的那本書《學上當》中提到,錯綜複雜的人際關係本是人生大戲的主體。我們常對人性失望,但這些失望從何而來?秦嗣林說:都是我們將主見深埋在人心。其實眼睛看見的和耳朵聽見的不一定為真,其中包含了被他人所騙,但也有許多是被自己的幻想所迷惑,這些就像是生命裡的「當」。

 所以,不要太相信自己的主觀、成見,是培養「識人之明」的第一步。

識人最忌以目代耳

 但與人來往則反之,最忌「以目代耳」!

 為什麼呢?正因為世俗總是「以貌取人」,所謂的「第一印象效應」,外表親切、漂亮、時尚、優雅、有禮的人兒,誰不愛親近呢?於是,西裝畢挺、擁跑車名錶,就當對方是社會賢達;見對方衣衫襤褸,就避之唯恐不及。

 秦嗣林舉了個有趣的例子,某日他在店舖外遇到一位女士,穿著普通,手拿環保袋,要秦嗣林幫她看袋裡的寶物,他萬分委屈地說好,請她就在大馬路上取出來看。但當她拿出第一件寶物後,秦嗣林眼睛一亮,請她進店內坐;拿出第二件寶物後,他趕緊請經理泡咖啡;第三件寶物拿出後,他直接請女士進辦公室內談……這就是標準的「以目代耳」」。

 正是因為年輕時吃過太多虧了,秦嗣林的體會深刻。他認為,做人處事都是一樣,不要用眼睛看人──那樣往往誤導你對於人的理解,而是要用耳朵,透過對談,或是狀況發生後解讀對方的反應,才能看到對方的內涵及心態,而非流於表面文章。

耐心聽 細心問

 所以,「善於聆聽」才是識人的首要本領。不少書籍教人如何透過對一個人小動作的觀察,可以做心理解析,解讀對方的微妙心思,但秦嗣林覺得:「那些理論太深奧了!對我來說,就是學會傾聽。」

 江湖日久,秦嗣林對於他人,通常都是不預設對方的來意,甚至直接問對方:「那你希望我做什麼呢?我能夠對你有什麼幫助嗎?」然後耐心傾聽對方的話,通常對方的本意逐漸就會顯現了。

 當然,若是企圖欺騙、或刻意隱瞞的人,話說多了就可能漏洞百出。這時,不僅要會聽,懂得問出關鍵問題,也是很重要的。問問題的能力,來自你的知識及常識。記住,好事不會從天而降,只要是邏輯不對,再大的便宜都要小心。

人性都有迷霧重重

 當有人來找你洽談,若將對方的本意用負面表列,不懷善意的人要騙你、或是企圖說服你做某件事、推銷某樣東西的人,會運用的心理戰術,不出以下三種。

 第一是「害怕」,例如恐嚇:「你若不怎樣怎樣,恐怕將會遭遇某種災難……。」

 第二是「貪婪」,例如利誘:「只要投入這個事業,你將每月增加多少多少的被動收入……。

 第三是「急迫」,例如催促:「這樣的優惠到明天就截止囉!再不決定的話就來不及囉……。

 這三者都是人性的弱點,在一定氛圍的鋪陳下,往往便讓人失去清明的理智,很容易成臣服於對方的意圖。

 我們可以這樣說,人會不會上當、被人騙,跟你有多麼善於察言觀色未必有關。畢竟,善於察言觀色、解讀人心,是久涉江湖的「老狐狸」(像是曹操)、或是美國FBI局長才具備的本事。但是,加強自我的內在底蘊、及心理素質,才能讓你做好「自我管理」。管它「時代劇怎麼演」,你卻不容易受外境牽引,迷亂了心智。秦嗣林甚至引用金剛經:「不取於相,如如不動」的句子,作為比喻。

自我管理佳 自能掌握人際界線

 自我管理有多重要?經過40年的觀察體驗,秦嗣林明白指出:「會來當舖的人,有30%是因為突發狀況,措手不及,但有70%的人,則是因為『自我管理不善』」。

 所謂的「自我管理不善」,包括思想、行為及感情三方面。思想管理不善的人大都故步自封,充滿迷信觀念,巴不得天降橫財,終日做發財夢;行為管理不善的人,愛追求刺激、享樂、寅吃卯糧,有的喜歡賭博、玩槓桿;感情管理不善,則容易身陷感情漩渦,明知不該、或是自己沒能力借的錢,卻還是借出去了。

 所以,秦嗣林提醒一定要做好自我管理,因為無論是工作職場、人生、情感、金錢上的「識人不清」,說到底癥結都在於「自我管理不善」,所以才有空隙讓他人趁虛而入。

 社會愈來愈複雜,秦嗣林笑稱,當初創業時,他的當舖裡只有一個放大鏡,現在卻動輒購入五、六百萬元的專業儀器,「追根究柢是我們不敢信任人,買儀器還不是用來對付人的?!」

 人心難明,他說:「我學到的心得是,雖不懷害人之心,但一定要學會保護自己,凡事為自己留後路;與親友有金錢往來時,一定要留一手,你是普通人,不是神。」做善事前要衡量自己的底線,就算是有過命交情的麻吉來借錢,也要知道自己最大的水位是多少。

 人會被騙,是因為自己的心不正確,缺乏知識與原則,所以平白無故收藏了一顆假心。

 秦嗣林比喻,人與人交往就好比是典當了一顆心,但是每顆心值多少錢呢?要保管每顆心之前,總要做些測試。所以人生也須要經過不斷的累積與學習,才能增長智慧,也才知道自己是否保管得起這些「心」。

 

秦嗣林 人際關係 識人

延伸閱讀

趣味調查Have Fun

海外求職調查

因應疫情解封,去年各國紛紛開放國門,你是否有興起到海外工作的念頭呢?哪個國家又是你的首選?

您已閒置超過3分鐘了,我們為您推薦其它文章! 或點擊空白處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