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整理人生,而不只是物品

經過身心靈課程的洗禮後,廖文君的人生整理課不談收納,而是引領你重新審視生活點滴。她說,整理不是讓生活變美,而是讓我們認出生活中的美。

撰文◎吳永佳

2021.07.28
圖 / 攝影師:Taryn Elliott,連結:Pexels

 在成為人生整理教練之前,廖文君也經歷過一段自我探索的歷程。年輕時,她赴日留學工作。工作如同「拚命三郎」的她,才一年就當上日商在台灣分公司的社長。人生看來一切美好,可是她卻沒有感到快樂,似乎內在某個部分是空虛的。

 2010年,27歲的廖文君開始接觸身心靈課程。2012 年,她著手整理自己的生活;當時,日本那本《令人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術》一書正風行,廖文君也曾追隨整理教主近藤麻理惠的腳步,奉行她教的原則依法照做。「麻理惠教會我勇敢丟,但是,丟完以後呢?東西依然留存在天地間,它雖然離開我的眼睛,但事實上並沒有真的消失。」因為如此,促使廖文君更進一步思考 「斷、捨、離」之後、更深刻的環保、地球永續議題。
 2015年,因為一次到朋友家玩貓的機緣,讓她第一次幫身邊的友人作居家整理;2017年起,她將心理諮商技巧融入人生整理,受邀演講;從2017~2018年的一年間,她已經為200人作過諮商。

丟得愈多,愈幸福?

 然而,同樣是談整理,廖文君的整理更趨向於探索內在。她將自2012年開始流行、不斷鼓吹丟東西的風潮,形容為「新興宗教」。各類整理、收納的新書不斷湧出,並搭上心理學所說的「放手,人生就會過得更好」等言論,似乎只要丟丟丟,人生就會變得更好;而東西愈少,人就會愈加幸福?「但真的是這樣嗎?」她拋出疑問。

 她認為,整理的真正主角並不是物品,而是人。有時,我們所擁有的物品就像是麵包屑一樣,散落在生命這條路上。跟著麵包屑一路走下去,才能帶領我們看到真實的故事與人生畫面的全貌,看到最真實的自我。一般人在整理時,往往太執著於所謂的「整齊」與「秩序」。於是,「不整齊」的人,常淪為其他人「言語霸凌」的對象。「問題是,亂、不亂,該由誰來決定?誰來評分?」她說。

 因此,廖文君的整理課不談收納,事實上「不整理也沒關係」,而是回歸故事的主角──「你」,藉由重新審視自己生活周遭的物品,讓自己回到最真實的樣子。

透過物品覺察自我

 廖文君的「人生整理課」包括三個步驟:

 第一步,開始「思考」。
 不是選擇物品要丟還是要留,不是急著完成「整齊與乾淨」,而是覺察到自己當下的每個起心動念。

 第二步,環顧四周,成為「觀察者」,觀察自己的行為模式。
 是怎樣的心念讓自己有這樣的反應?為什麼自己需要這些物品?為什麼自己會做這樣的動作?細細地觀察自己的每一個動靜之間。

 第三步,誠實地「面對自己」,專注於分析自己的內在,包括你如何對待物品。

每樣物品正在記錄、播放你的人生

 當我們回歸物品的本質來看,物品的價值來自於「支持人類」,而它則不停地在「記錄與播放」我們的人生。想像你打開衣櫃,有兩件洋裝掛在一起。第一件,妳曾經穿著它中過樂透,還被男友大大讚賞過美麗;第二件,有次妳穿著它出遊,不巧跟朋友大吵一架,還有一次淋成落湯雞、重感冒,好像穿著它就沒好事發生。

 那麼每當你打開衣櫃,有無可能潛意識中總是避開第二件洋裝呢?

 所以,真正該被動手整理的,或許不是物品,而是你所累積的那些不舒服的情緒,讓自己歸零,也讓物品歸零,才能好好地學習如何正確使用物品。

 廖文君還舉了一個友人的例子。

 友:「我最喜歡丟東西了。每隔一段時間我都會把東西整理成一袋,拿去分送或是丟舊衣回收處處理掉。」
 廖:「所以你覺得人生中有什麼困擾嗎?」
 友:「我無法真的跟人很熟,沒有真正很好的朋友,感情也一直很不順。」

 廖文君分析,這友人的狀況來自 對所有事情都只是「丟下與拋掉」,所以物品記錄與播放「不想負責任,與我無關」 的頻率。

 其實,個人情緒不能靠丟東西來解決;問題,還是存在那裡。

改變使用物品的方式,就能改變人生

 談開運,不能不談到「風水」。整理,不也是為了更好的風水嗎?
 「所以你覺得命運會掌握在『要不要打掉一面牆』上」?廖文君反問。

 舉例來說,你覺得桃花運欠佳,而風水的建議可能需要更改一面牆。但你不知道的部分是,你可能因為這面牆多了一個安靜的空間,也因此讓你獲得更完整的休息,所以睡眠更好,氣色漸佳,脾氣也變好了,自然桃花運就提升了。
 因此,風水的改變的確是讓你變得更好了,但真正要面對的是「你沒有好好休息」這個事實,這才是能促使命運改變的關鍵。

 放某些物品在房間內,的確是有些作用,因為它多多少少在你的心理上產生效果。但最需要轉變的,還是你的心,「你」才是最重要的風水聖物。

 廖文君認為,起「心」動念所產生的振動頻率,是人的第一個風水。所以,調整風水其實是讓自身改變振動頻率,讓自己改變自己的記錄與播放,讓物品及環境可以真實地支持著自己,往前邁進。

 說得更生活化一點,改變你「使用物品的方式」,就能改變人生。

 例如,有人總是堆一堆雨傘在玄關,但遇到下雨天卻老是忘記帶傘,然後出門淋到全身濕漉漉,覺得自己很衰。但,若是嘗試將一把傘移到每天出門前目光必經、隨手可及之處,就不容易再忘記,或許就不會再「倒楣」淋到雨了。

 老天要下雨,是我無法改變的;但我可以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然後命運就不同了。廖文君形容,世上每件事之間都有因果關係,一環扣著一環,改變其中一項,就會產生後續的連環效應。好比,因為今天你記得帶傘,沒淋到雨,所以心情頗佳,焦慮降低,回家想打電動的時間不自覺間減少了,結果多出一小時時間打掃房間、或是去夜跑,於是家中變得更乾淨、或是身體變得更健康……。反之,假如你今天又忘了帶傘,可能一整天的劇情便不一樣。

你被過去、或未來綑綁了嗎?

 廖文君的人生整理課,從心裡所想的開始,聽、看自己的言與行,只是觀察,而不妄加評斷。像是,如果你的住處有太多東西是自己無法決定的,可能就是「過去的囤積」讓自己覺得混亂、無法整理、難以放手。可能你與家人同住,或是住在老舊的房子,讓你感受來自過去的種種情緒,被過往牽絆。

 另一種是,對居住的環境感覺沒有時間、或尚未準備好去面對需要做的事,生活行程大過於想要整理的動力,所以繼續放任物品累積自己的情緒。這些「未來的囤積」讓居住者容易感受到對未來的擔憂,常常往外跑,且不願意留在家裡。

 不管是「牽絆過去」、「擔憂未來」、或兩者的混合,這些都足以捆綁真實的自己。所以我們必須好好的把它剝開,看看其中有什麼故事藏在物品背後。因為一切的「堆積」都是我們自己創造的,它來自於我們的「選擇」。

 家中還有一些空間,永遠整理不好。廖文君把這些常被忽略的物品稱為「幽靈訪客」,包括「回憶的夢中人(一直寄放在老家的物品)」、「流浪的失蹤人口(把私人物品放在不屬於自己的地方,例如公司)」、「家中的陌生人(不屬於自己的物品,卻放在家中)」、「未被翻牌的嬪妃(帶回家卻又遺忘、未使用的物品)」……,這些幽靈訪客飄散在無法被定位的空間內,卻都成為壓力的來源。我們可以藉由理解它們,來釋放累積在自己身上的壓力。

 整理是自我療癒的過程,讓我們重新校準真正想要的人生!

整理 生活 空間

延伸閱讀

趣味調查Have Fun

「生成式AI工具」對現在工作影響調查

生成式AI浪潮襲捲而來,許多產業紛紛導入AI技術,你認為「生成式AI工具」對現在工作可能帶來的影響?

您已閒置超過3分鐘了,我們為您推薦其它文章! 或點擊空白處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