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術

機會來臨前,如何磨練實力?

專業要達到出類拔萃,沒有10年苦功、1萬小時的錘鍊,絕不可能克竟其功。別說是平凡如你,就連大演奏家、科技大亨、知名設計師,也都是如此。

撰文◎Career編輯部

2023.05.19
圖 / Career編輯部

當機會來臨時,只要緊緊握住就行了嗎?錯!若在機會來臨前,沒有練好實力,也只能眼睜睜看著機會溜走。唯有痛下苦功深耕專業,才能從平凡躍升至超凡。

技能不是天生 是練習出來的

麥爾坎‧葛拉威爾(Malcolm Gladwell)在《異數》一書中提到,認知心理學家愛瑞克森等人曾針對音樂學院學生進行研究,將主修小提琴的學生依照琴藝表現優劣分為A、B、C三組,問他們:「從開始學小提琴的第一天起,到現在總共練習了多少個小時?」結果發現,雖然各組開始學琴的年齡相仿(約5歲),起初的練習時數也差不多,但到了8歲,練習時數開始出現差距。

琴藝優異的A組,練習時間比B、C兩組超出甚多,先從每週6小時增為8小時,再到16小時,到了20歲,每週練習時數更超過30小時。如此算來,A組學生在20歲之前,已經練習1萬個小時,B組則是8,000個小時,C組只有4,000個小時。

而另一項針對鋼琴家的研究,也出現相同的結果,專業級鋼琴家在20歲時,練琴時數都超過1萬個小時,業餘級鋼琴家只不過練習2,000個小時。

愛瑞克森的研究證明,世界上沒有只練習短短時數,就能出類拔萃的天生演奏家,「持續練習」是成功的關鍵所在。即便是天才型演奏者,他們最重要的成功祕訣也在於「準備」而非「才能」。這項研究更歸納指出,想在任何領域達到真正的專精,至少必須投下「1萬小時的努力」。

沒有10年淬鍊磨不出真正好劍

以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昇陽創辦人比爾喬伊為例,看似「英雄出少年」,但其實他們在學生時代,都曾狂熱地埋頭寫電腦程式超過1萬小時。比爾喬伊常累到在電腦鍵盤上倒頭就睡,被鍵盤的「嗶—嗶—嗶」聲吵醒後繼續再寫;比爾蓋茲中學時代每天半夜等父母入睡後,就偷溜到華盛頓大學,通宵達旦偷用學校電腦寫程式。雖然他們「生正逢時」,躬逢個人電腦崛起,但若缺少這些努力,絕不可能成為當代科技領袖人物。

英國心理學家麥可郝爾(Michael Howe)在著作《天才的解析》中,研究達爾文、愛因斯坦等優秀科學家,結果也發現傑出和天分沒有絕對關係。他更提出所謂的「10年規則」(ten-year rule),亦即至少得花上10年努力,專業才可能達到傑出水準,這和古諺「十年磨一劍」如出一轍,沒有10年的淬鍊,打造不出真正的好劍。

為10年後成功每天投資2.74小時

若將1萬小時除以10年,等於每天至少要花2.74個小時。換言之,若想10年後在某個領域成為專家,那麼從現在起,每天至少要投入2.74個小時。若連這些時間都不願意投入,妄想靠天賦、取巧或機運成功,那就是在做白日夢。

華裔設計師吳季剛在26歲時,設計的禮服被美國第一夫人蜜雪兒相中而聲名大噪。吳季剛的成功並非一夕可成,他從5歲就喜歡看婚紗、玩芭比娃娃,甚至幫洋娃娃設計衣服,12歲正式拜師學服裝設計,17歲獲得芭比娃娃設計獎雙料冠軍,Integrity玩具公司甚至聘請他,擔任旗下收藏型娃娃Fashion Royalty品牌的設計總監,後來更在有時尚界奧斯卡之稱的「美國時裝設計師協會獎」(CFDA)中,連奪兩項大獎。旁人看他20多歲就少年得志,其實是10多年苦功修成的正果。

台灣網球小子盧彥勳,也是從8歲開始學習網球,不只平日練習,連假日也另聘教練教學,高二那年贏得國際青少年比賽冠軍,升高三時,青少年網球排名已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七。之後歷經肩膀受傷、背部拉傷、腳踝扭傷、病毒侵襲,幾度無法打球,但他仍堅持下去,不斷練習,最佳紀錄曾打入世界排名第35位,為台灣男子網壇締造許多新紀錄,他所付出的何止只有1萬個小時?

啟動你的1萬小時計畫

這些人能在專業領域創造第一,持續不斷的練習正是不二法門,而且光是練習還不夠,更要精益求精。就像練習投籃,花了一下午投100顆球,只能叫練習;花了一下午投了100顆球,每投一球就進行技巧調整,這才稱得上精進,也才是努力1萬小時深耕專業的真正意涵。想在35歲前大放異彩嗎?就從今天起開始你的1萬小時計畫吧!

1萬小時 實力 良臣棘日

延伸閱讀

趣味調查Have Fun

「生成式AI工具」對現在工作影響調查

生成式AI浪潮襲捲而來,許多產業紛紛導入AI技術,你認為「生成式AI工具」對現在工作可能帶來的影響?

您已閒置超過3分鐘了,我們為您推薦其它文章! 或點擊空白處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