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畫工精細 展現方寸之美

曾凱智從事藝術創作近20年,將藝術美學融入郵票設計,不僅提升收藏價值,也深受集郵迷喜愛。

撰文◎陳雅莉

2022.06.23
圖 / 攝影◎陳雅莉

一枚小郵票,方寸之間,不但可融入千年歷史風雲,還能傳達藝術美感,更能展現藝術家的繪畫功力。曾凱智是國內知名的畫家及郵票設計師,長年活躍於藝術創作與郵票設計兩大領域中。

他為中華郵政公司設計的「阿里山森林鐵路100年紀念郵票小全張」,曾榮獲2011年台灣最美郵票第二名。2014年,郵政博物館為推廣繪畫及郵票的設計美學,特別展出曾凱智的45件畫作與公開郵票設計原稿。自2014年起,中華郵政所發行的馬票、羊票與猴票連續3年生肖郵票,也都是出自他之手。

意外走上郵票設計之路

國內郵票設計師不到10人,每位設計師的風格不同,擅長的題材也不一樣,有的精通古蹟、建築,也有專精於野生動物如石虎或魚類。對曾凱智來說,走上郵票設計之路,完全是意外之喜。

自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畢業後,曾凱智不斷思考自己未來出路,「畢業後,我究竟要做什麼?」他的同學不是做平面設計、當才藝班美術老師,就是出國繼續深造,期待將來有朝一日回台灣當大學講師。「我雖然一心一意想要當畫家,但現實生活中總要養活自己吧!」

2010年,台北市政府舉辦台北國際花卉博覽會。北門郵局規劃發行以花卉為主題的郵票專冊,因緣際會下找上曾凱智。雙方一拍即合,曾凱智耗時半年,每天花至少8小時以上時間,幾乎是不眠不休地一筆一筆畫出台灣蝴蝶、花卉及鳥類,最後完成《鳥語花香》、《蝶飛花舞》兩本郵票專冊,第一刷2萬本,旋即銷售一空。

由於雙方合作愉快,中華郵政總局郵票設計部門邀請曾凱智設計郵票。2012年,適逢阿里山森林鐵路通車滿一百年,他設計的第一張郵票,即是「阿里山森林鐵路100年紀念郵票小全張」。為配合郵票發行,中華郵政還特別製作《阿里山森林鐵路》郵票專冊,也是由他親自操刀設計,打破傳統思維,讓一枚小郵票也能升級成為藝術品。

融入藝術提升收藏價值

過去8年來,曾凱智受中華郵政邀請擔任郵票設計師。他說,每件設計作品幾乎都歷經至少1年以上時間,每一張郵票都有獨特美感與故事,希望透過他所設計的「阿里山森林鐵路100年紀念郵票小全張」、「清代刺繡郵票小全張」、「台灣水果」等郵票,能提升郵票的收藏價值。

「阿里山森林鐵路100年紀念郵票小全張」圖案以明亮清新的白色為基調,遠山及路線圖為背景,4列火車由不同方向行駛;櫻花鐵道上31號蒸汽火車郵票面值新台幣25元,1號隧道口的柴油火車郵票面值5元,另搭配奔馳於牛稠溪13號橋梁的火車、25號蒸汽火車,畫面充滿動感,左上方還有精緻的金色徽章,標記著阿里山森林鐵路100年的榮耀。

「其實,用於郵票小全張的原圖都是由蘇昭旭老師所拍攝,他是國內著名鐵道專家。我們倆都是嘉義人,對阿里山森林鐵路有濃厚情感,也覺得這次郵票設計工作別具意義。」曾凱智形容說,畫家身分有助於他將藝術美感融入郵票設計中,讓郵票更具有收藏價值。

曾凱智另一經典之作是「清代刺繡郵票小全張」。2013年,國立歷史博物館與中華郵政合作,以典藏的清代花鳥刺繡橫披為題材,將原件全長近5公尺的花鳥刺繡橫披,擷取繡品中的精華作為郵票及小全張圖案,交由曾凱智設計,並由法國卡特安全印刷廠以彩色平版印製。在曾凱智巧思安排下,「清代刺繡郵票小全張」長達70公分,猶如古代奏摺,為國內郵票史上首見;再加上利用雷射雕刻,呈現百花盛開、鳥囀鶯啼的立體感。隔年,中華郵政舉辦2014年郵票選美活動,「清代刺繡郵票小全張」獲得票選第一名,深深擄獲集郵迷心。

方寸間濃縮細節挑戰大

別看郵票小小一枚,中華郵政對郵票的要求非常高,從構圖到印刷,歷經無數次修正,無論是細節畫錯或顏色不對,都得立即修改。這是曾凱智在接觸郵票設計工作前從未想過的。

「郵票設計工作最大的挑戰,在於如何在方寸之間展現自己的繪畫功力和傳達設計理念。」曾凱智以「阿里山森林鐵路100年紀念郵票小全張」為例,他必須先研究火車結構,只要一個小零件畫錯,一切重來,有時一張畫要畫上兩、三天,熬夜工作更是家常便飯。

細節,往往決定一張郵票的成敗。例如台灣水果郵票,他要先請農委會農糧署學者提供相關文字資料、照片,畫好後再請專家一一確認,仔細比對水果品種、表皮、葉脈、果實生長方向是否正確。每一種水果都要畫得正確,有很多「眉角」。曾凱智笑說,因為分不清楚水果品種,他曾經一不小心把香蕉畫成芭蕉,「還有一開始顏色要畫得比較鮮豔飽滿、對比強烈,縮小成郵票後,所有細節才不會糊掉。」

即使是故宮古畫、鳥類或成語故事等郵票,曾凱智對於所有細節都必須事先考究周詳,「郵票設計馬虎不得,除了細節不能出錯,還要能看得清楚,更考驗設計者如何在種種限制下發揮藝術的空間與美感。」

曾凱智 郵票設計師 台灣之美

延伸閱讀

趣味調查Have Fun

「生成式AI工具」對現在工作影響調查

生成式AI浪潮襲捲而來,許多產業紛紛導入AI技術,你認為「生成式AI工具」對現在工作可能帶來的影響?

您已閒置超過3分鐘了,我們為您推薦其它文章! 或點擊空白處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