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轉職攻略

轉職 職涯規畫新趨勢

在行業快速淘汰下,未來資遣、待業與轉業,將成為每個人都會面臨的職涯重要課題,有哪些趨勢值得觀察?有哪些傳統心態受到挑戰、須要扭轉?

撰文◎Career編輯部

2022.12.02
圖 / Photo by Andrea Piacquadio

科技的變革,正在衝擊企業的營運,國際知名品牌,可以在一夕間帝國崩塌。

瑞士信貸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師陶冬曾指出,如果行業、公司隨時可能被商業模式的巨變所吞噬,公司本身就不穩定,何來穩定就業?

不難想見,職場上終身雇用的情況將愈來愈少。10年後穩定的工作可能如鳳毛麟角,就業市場正醞釀一場巨變。

下個世代 一生至少轉職8次

陶冬自己一生只從事過1個行業,任職過2家公司,但他卻認為下一個世代的職涯,平均至少會有8次轉職,而且轉兩個以上的行業。因此,下一代必須擁有不斷學習與自我增值的能力,也必須具備轉行的敏銳度與勇氣。

職場作家黃大米更指出,在行業快速淘汰下,未來資遣、待業與轉業,將成為每個人都會面臨的人生環節,「這無關你優不優秀,而是時代的浪潮來到這裡了,每個職場人都得學會重新歸零,調整腳步,再出發,這將是是個人職涯與心理抗壓的新挑戰。」

談到「一份工作、一間公司,做一輩子」這種觀念,就不能不觀察日本職場的轉變。日本上班族對於工作與公司能存在多久,愈加感到懷疑,也不再認為雇主會照顧自己到退休。加上壽命延長,工作者的退休年限不斷延後,使得「轉職」成為職涯規畫的新趨勢,人們希望藉由拉長自己的工作年限,拓展不同產業、部門的工作經驗,讓自己在職場的發展之路更加寬闊。

4個轉職趨勢 值得觀察

據日本雜誌《Associé》報導指出,日本當前有4個轉職趨勢,其實跟台灣很像。

  • 35歲不再是轉換跑道的最後期限:受到少子化和高齡化的影響,40歲以上的轉職人口增加,「35歲是轉職最後期限」的觀念已成過去式。再者,在嚴峻的環境挑戰下,現在許多企業想要的是現場和管理經驗都豐富的資深人才。
  • 產業、職種的隔閡降低:產業變化激烈,當企業想要發展新事業、朝向多角化經營,組織內又欠缺相關經驗的人才時,就需要從外部引進,使得跨產業、職種的聘僱大幅增加。據日本人力資源網站en-japan調查顯示,去年轉職成功的中生代中,有59%是轉去不同的產業。想轉職者如果太執著於待在同產業、同職種,反而坐失機會。
  • 出現「降薪轉職」的現象:過去工作者轉職的首要誘因,是薪水三級跳;如今則是轉而考量「生涯的總收入」,勝於「轉職後的初年度收入」。市調公司Recruit Works報告指出,40歲以後轉職的年收入,平均降幅為20.8%。「愈跳愈高」的說法必須重新注解,想轉職的人,或許不必太拘泥於眼前的收入,而是循個人未來職涯發展路徑,推估之後收入的成長空間。
  • 離職後回任的機會提高:離職後再回鍋原公司任職的比例,也在增加中。或許對企業而言,運用前員工的即戰力和在其他公司累積的經驗,省了培訓成本;而對回鍋員工來說,也能縮短適應期。

永遠要站在轉職找機會的路上

當轉職成為職涯規畫的重要一環,在這樣的趨勢下,有的傳統觀念或心態可能需要改變了(專欄作家洪雪珍提醒上班族):

  • 永遠要騎驢找馬:在自己最有身價時求職,不要等到失業、失意時才來找工作,所以最好一年投遞履歷1次,測試自己在就業市場的行情,提高危機意識,也隨時保持警覺性。
  • 告訴全世界你在求職:不要害羞、怕丟臉,站到世界的中心呼喊:「我要找工作了!」能想得到的親朋好友,一一通知,一一拜託,一一給予履歷,請他們轉傳,機會通常都藏在人際關係中,包括兩層之外的「弱連結」。
  • 態度保持開放:不要自我設限,對所有機會都說yes,凡事談談看,有談就有機會。而且要把握時間,不要蹉跎,否則待業過久,易招來企業的疑慮。
轉職 職涯規劃 就業市場

延伸閱讀

趣味調查Have Fun

保險大調查

保險的目的在於分散風險,當意外或疾病發生時,可以幫助減輕經濟負擔。你的第一份保險是什麼種類呢?

您已閒置超過3分鐘了,我們為您推薦其它文章! 或點擊空白處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