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打造維妙維肖的食物美味

你是否曾經駐足在餐廳的透明玻璃櫥窗內,盯著逼真的食品模型感到驚豔?這些都是出自食品模型師之手,看廖怡寧如何打造維妙維肖的食物美味,及一路走來的心路歷程。

撰文◎劉紋豪

2021.05.26
圖 / 照片提供◎廖怡寧

 你是否曾經駐足在餐廳的透明玻璃櫥窗內,盯著逼真的食品模型感到驚豔,眼睛為之一亮?對於許多人而言,食品模型是腦海中的共同記憶,而這些維妙維肖的模型,就是來自於食品模型師的巧手。


 現為台灣西京食品模型負責人的廖怡寧,就是從事食品模型師的工作。談起會進入這一行,她笑說,其實是誤打誤撞,高中念的是設計,大學則是大眾傳播科系,在這之前,所做的工作都與做食物模型沒太大關係,「其實落差感滿大的,」


 進社會的第一份工作,因為同學介紹,在台北東區賣包包,雖然在三個月後因為公司收掉其中一家店舖,在人力需求減少下,讓她必須離開,但從中也累積了第一線面對客人的銷售經驗,及商品擺放的技巧。


 之後廖怡寧陸續在百貨賣場內教導及銷售畫畫課程、展覽企畫、外景節目企畫等工作,後來在因緣際會下,在日商食品模型公司擔任主管,也是她教導畫畫的學生介紹下,她踏進了食品模型製作這個行業。

誤打誤撞入行 轉折下展開創業之路

 一開始對食品模型可說完全陌生,公司也沒人可教導,主管於是請來已離職的前輩,對她展開一個月一到兩次的密集魔鬼訓練,「老實說,我沒有任何想法或興趣,只是覺得好像我可以做、嘗試看看,我沒有抗拒,加上公司是日商還不錯。」


 剛進公司的前半年,她坦言非常痛苦及焦慮,因為在工作上無法訴說為何卡關,模型為何做不出來?顏色為何怪怪的,在視覺上看起來就不好吃?後來一再嘗試下,才慢慢找到了方法,也發現應該很勤勞的做筆記,去記錄每次失敗的原因,她譬喻,「很像一個研發獨門料理的師傅,要記下這個溫度會有這個狀況,那個顏色會有這個程度等。」


 在撐過一年後,她在一些料理的模型製作上也開始得心應手,但在2014年,卻發生重大轉折,日商的老闆決定撤資不做了,因為投入的資金沒有太多回收,即使每個月的營業額已有微幅成長。


 於是,主管問她是否有意願把公司接下來自己做,不然相關製作設備可能也只能丟棄,而這也是轉折的契機,當時廖怡寧沒想太多,花了半天的時間就決定了,於2015年1月正式接下公司,一樣是用台灣西京的名號,類似分公司概念,在半推半就下,展開了創業之路。


 而在2016年,廖怡寧想起當初接下公司的初衷,是想從事食物模型製作的教學,在機緣下,也陸續與文學講座及國語日報,及學校機關、藝文講座等合作,分享創作歷程、食物模型的製作技巧、職涯分享等主題,開始和教學搭上邊。今年3、4月因為新冠疫情影響,也波及到訂單數量,有些延宕、甚至是取消,廖怡寧說,還好有教學的收入,讓公司的開銷可以撐起來,填補訂單短缺那一塊。

將食物翻模、上色 呈現層次美感

 談到食品模型師的工作內容,廖怡寧說道,首先要先了解客戶的需求及報價,在溝通完收了訂單後,就要構想模型需要什麼材料,再進行開模。開模後,再來是製作模型,然後上顏色組合。


 以開模來說,大都是使用乙烯樹脂將真實的食物翻模,然後用矽膠灌模,再放進烤箱烘烤,再修形整邊,最後是上色。結束之後要和客人來回溝通,整體組合滿意後,才會上漆,然後再寄出成品。


 在製造模型的流程中,最重要的步驟是上色,如何運用顏色層次呈現食物的美味及立體感,看起來的模樣是好吃的。


 談到食品模型師工作的甘苦談,廖怡寧說,製作模型時需要久站或維持固定姿勢,會造成背的酸痛,及趕工時就無法好好吃飯;但相對地,這份工作也為她帶來快樂,當看到自己的作品擺放在客戶的餐廳裡時,心中就會湧現出成就感。


 而身為食品模型師,最需要的就是觀察力,廖怡寧笑著說,去吃熱炒時會先拍下食物的照片,記錄其樣貌和顏色;此外,要具備一定的美感,對食物好吃的樣貌要有一定的認知。


 對於,想從事食品模型師有什麼建議?廖怡寧說,如果對製作食品模型很有興趣,可以當作多學習一項技能,然後朝著教學這條路,會是相對較好的發展及選擇。

食品模型師 翻模 上色

延伸閱讀

趣味調查Have Fun

海外求職調查

因應疫情解封,去年各國紛紛開放國門,你是否有興起到海外工作的念頭呢?哪個國家又是你的首選?

您已閒置超過3分鐘了,我們為您推薦其它文章! 或點擊空白處回到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