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趨勢

2020後疫情時代台灣消費產業的機會與挑戰

建議消費產業面對後疫情時代「線上通路崛起、實體接觸減少」二大趨勢下,應積極在經營管理、供應鏈、產品及服務上發展數位轉型及建置軟硬體。

整理◎編輯部 資料來源:勤業眾信

2021.05.26
圖 / 攝影師:Timo Volz,連結:Pexels

 有鑑於2020年的疫情「黑天鵝」,造成全球產業動盪,也顛覆人們的生活,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舉辦「2020後疫情時代台灣消費產業的機會與挑戰」線上論壇,分析台灣消費產業遭遇的困境,並以「現金流管理、新事業投資、供應鏈管理和組織數位轉型」四大面向為切點,建議消費產業面對後疫情時代「線上通路崛起、實體接觸減少」二大趨勢下,應積極在經營管理、供應鏈、產品及服務上發展數位轉型及建置軟硬體。同時,因應疫情後各國間物流受阻、供應商交貨延遲的情況,亦應審視其供應鏈風險,評估是否須建立備援供應鏈或尋求其他貨品來源。


 為了解產業第一手資訊,勤業眾信深入訪談多家台灣消費產業代表性企業,發布《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對消費產業的影響》調查報告發現,因為受到防疫政策及消費型態改變,旅館業在疫情期間影響最為嚴重,自二月疫情爆發後,住用率呈現大幅下降且尚未恢復;餐飲業方面,除了防疫相關策略影響外,更是受到消費行為改變呈現負成長;至於零售業,則因七月推出振興方案搭配業者促銷,年成長率(YoY)達2.8%,相較去年八月同期,更是持續上升了8.2%,為2010年三月以來最大增幅,表現優於美國、南韓及日本;七月起台灣的零售、批發、餐飲首度同時呈現營收年成長率正成長;然而,旅館業雖有旅遊補助和消費券加持,至六月止與去年同期相比仍呈現負成長(31.3%)。放眼未來,全球經濟可望復甦,台灣今年經濟逆勢成長GDP可望超過1%。 

2020後疫情時代台灣消費產業概覽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消費產業負責人謝明忠會計師表示,根據勤業眾信《2020零售力量與趨勢展望》報告,消費者的需求及購物習慣因為科技正快速改變,企業應運用數位科技提供差異化的產品與服務,並建立人性化體驗。隨著COVID-19爆發,全球消費產業皆遭遇嚴峻的挑戰,而台灣因為疫情控制得宜,自六月起的消費活動逐漸回溫,經濟和產業發展正緩步復甦中,在零售業和餐飲業的表現皆優於其他地區。


 勤業眾信今年的訪談結果發現,成功渡過疫情挑戰並逆勢成長的企業,在「現金流管理、新事業投資、供應鏈管理、組織數位轉型」四大面向表現出色。58%的受訪消費產業將「成本的靈活性」視為首要的管理項目。在後疫情時代,近八成(79%)的受訪者認為評估資產部位波動,予以金流支援是消費產業者維持營運的關鍵;七成以上的消費產業者則首重盤點各部位資產波動,並從協商店面房租、降低採購費、節約人事等策略降低成本的靈活性。謝明忠建議,企業應評估自身的履約能力和資本,以此做為資源投放的參考依據,做有效率的資金運用。同時,活化固定成本,並推出全新業務,藉此做到開源節流,維持企業疫情期間之營運。

三大發展方向和發展機會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財務諮詢服務部執行副總經理黃俊榮指出,疫情使得線上購物、外送服務等消費行為,預期將成為新常態;供應鏈重組、在地化生產也是後疫情時代的大趨勢。勤業眾信調查顯示,擴展「新業務、新產品」,是消費產業疫情後的兩投資方向,分別佔78.6%和60.7%,顯示疫情對整個產業帶來顛覆傳統商業模式的反思與革新。儘管台灣今年的消費性產業併購案件數量與總交易金額相較前兩年略有下降,但企業也因疫情體會到供應鏈管理之重要性,預期未來台灣消費產業將往「產業整併、界線模糊化、數位轉型」三大方向發展,預估體質良好的企業將活用併購交易,透過垂直併購強化自身業務的掌控度與完整性;另一方面,企業也可能透過併購水平競爭者以鞏固自身競爭優勢。


 此外,疫情帶來衝擊,也帶來轉型換骨的三大機會:第一,優化品牌與服務體驗。許多企業藉租金較具議價空間的時機繼續展店,且同時推出新品牌、旗艦店、概念店等,進一步提升競爭門檻。例如漢來美食於7月在台中開出集團第18個餐飲品牌;第二,提升設備與技術。疫情帶來「無接觸經濟」,未來可能成為長期商業模式;第三,數位轉型管理系統。許多受訪企業在疫情期間加速數位轉型,優化前端到後端的管理系統,進一步的整合企業內外部資訊,加強對客戶的掌握度。

後疫情時代 消費產業 數位轉型

延伸閱讀

趣味調查Have Fun

海外求職調查

因應疫情解封,去年各國紛紛開放國門,你是否有興起到海外工作的念頭呢?哪個國家又是你的首選?

您已閒置超過3分鐘了,我們為您推薦其它文章! 或點擊空白處回到網頁